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5的文章

[職場人生] 安身立命於驛動的心

圖片
        年底是回顧與檢討過去一年功過之時,年底是思考與計畫下一個階段的時刻,年底也是另一個驛動之心的開始。         你見到身邊的同事開始輕聲的接著手機,有的拿著手機走進會議室,有的邊講手機邊走出辦公室;你聽說別的部門有人提了辭呈,你也開始注意起人力銀行寄來的工作配對郵件;今天你辦公室的麻吉說他找到新的工作,決定過完年就離開公司。         你突然覺得若有所失,心中想著這一年來工作的無奈似乎比去年多,工作的困境似乎仍存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減少,需要溝通協調的人與單位多了起來。 你的耐性愈來愈低,偶爾會有冒出來的脾氣,而且次數愈來愈頻繁。  你在工作上覺得不帶勁,你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處於停滯狀態;你有自己的理想但卻必須配合公司的要求,你只能少了自己的品質堅持趕著時效,你看著旁邊的人已開始離開,你不自覺得也開始問著自己,似乎該是換個環境的時候了~~         職場引發驛動的心,通常在工作不順時,在換主管時,在有人離職時,在公司改朝換代時,在組織變革時,在公司動盪時.....  。 在只要不開心時,都可以有千百個理由讓自己產生驛動的心。         但是你是否真的盤算過自己是否有驛動的本錢,是否想過這驛動究竟是一時的興起,是一時的衝動,還是經過了一些深思熟慮以及對未來的準備與規劃。  你是否能由驛動的心中找出工作疲憊的原因,找到工作中自己的瓶頸,找到自己能力的缺口與需進步的部分,你是否瞭解自己在目前職場的市場價值與現況;你口袋的番薯存糧是否足夠你短暫的金流停頓,你的求生本事夠不夠深廣,你想要的下一個工作是何種型態,你想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最後再好好想一想你要用那幾種本事闖蕩職場江海。           有位職場友人跟阿姐說,目前已無鬥志,想先休息一下再作下一份工作的打算;他說從進公司迄今都上緊發條無得鬆懈,他說好朋友離職了,讓他也興起了不如歸去之感。   阿姐說工作與生活要時鬆時緊,否則彈性疲乏後,將崩壞而失去鬥志。 雖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興起離職的念頭,但在離職行動前必須要先有下一步的計劃,你可以先設定下一個工作目標試著投遞履歷,你可以到外面去試試水溫掂掂自己的斤兩,你可以看看別的工作環境鍛鍊一下面談經驗。 但你不要在尚未釐清自己的方向目標前,就冒然提出離職。         我們常常會犯了吃碗內

[育兒碎碎唸] 有質感的陪伴

圖片
         阿姐有位單親爸爸友人曾經跟阿姐說,他決定將他週六在補習班任教的課程停掉,除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可陪他那即將考高中的國三兒子。  由於我知道他兒子的周六是在補習班上課渡過,因此我跟他說,如果週六你兒子也在家,或許可以考慮,但是如果你只是在他周六唸書時,看你的電視上你的網,那我認為效益不大。倒不如跟他說,爸爸計畫要做哪些事情,週六決定不接補習班的課,然後有個自己的目標與兒子一同朝各自的目標努力。阿姐希望友人的陪伴是 有質感的陪伴 ,而不僅是人在旁邊的陪伴卻少了實質作用的假象陪伴。 核心價值觀的建立與啟蒙         過去曾經聽過一場談深層溝通與表達技巧課程,對於價值觀的說法特別有感觸。授課老師提到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以及價值觀建立的黃金時期,是在零歲到六歲。 阿姐不禁想起了我那陪伴貓兒成長的六年半全職媽媽的歲月,就是在貓兒零歲到六歲的階段,經由老師的說法,竟然覺得無比的珍貴,現在回想起來,也確實如此。           在貓兒小時候,曾經聽到大貓跟小貓說:「你不可以這樣,我們家是有家教的小孩。」當時好像是小貓剛上小學,大貓對她的訓話。 阿姐記得當時的我是感到驚訝卻也欣慰,因為家教這兩個字,竟然是由孩子口中自己說出,而我頓時感受到自己在孩子幼兒階段的陪伴與教養,已在潛移默化中植入孩子的心中。        阿姐曾在另一個部落格著文,談到陪伴孩子的議題。 現在再回頭看,還是一篇值得與大家分享的紀錄與回憶。  ※※※※※※※※※※※※※※ 2012-2-28  有質感的陪伴@黑貓的窩 「陪伴」是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陪伴』孩子的專注成長,是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但現代人的忙碌,陪伴孩子卻往往成了最奢侈的禮物。 我無意評判陪伴的多寡才是合格的父母,但卻認為陪伴是必須有質感的陪伴,才能達到親子間的最佳甜蜜點。 也必須說即令有決心當個全職媽媽,也不見得能做到最佳的陪伴者。          阿姐其實也是在現實情況的變遷下,不得不辭去當時的工作,隨著孩子的爸因工作而搬遷到中部住了六年多。  當時在隨遇而安、既來之則安之的狀況中,與孩子們共同度過了珍貴的生活規範與品德養成的黃金教養期。 當時的我若無此人生境遇轉折,或許也無法如此全程陪伴孩子們的童年成長階段,但當孩子們長大後回

[生活隨筆] 做好毎一個Cosplay

圖片
    Cosplay 是一種擬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Coser在 Cosplay 當下,不是僅有服裝造型的模仿,連表情、眼神與動作,最好連人格特質的展現都必須融入此角色中,才會讓此角色栩栩如生。   大貓(阿姐對女兒們的暱稱)在國中階段便開始在動漫祭活動玩 Cosplay ,同時國中時期的 大貓,每周必將那身英武的軍人服拿出,在房間裡穿上一回,好似讓自己能像此角色般的剛毅,從此種扮演中獲得勇氣與堅定的力量。 阿姐現今回顧當時大貓國中閉鎖期的心情,勉強可以感受當年大貓的閉鎖必須靠自己堅定的力量來支撐,而那身 Cos 服以及穿上後的心境模擬展現,或許可作為一種壓力的釋放與安定自己的方式。 雖然這只是阿姐的猜測,也讓這種猜想合理化當年大貓的Coser行徑。 當時的阿姐希望自己能在貓兒心中艱困的當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在不影響其正常作息與身心健康可接受的範圍內,選擇做個站在旁邊給予精神支援的陪伴者。           阿姐記得多年前的一場企業參訪與達人有約 – 與人資長座談,中租人資長鄭姐 對於人資人的當為期許,提醒我們生活中需扮演好每一個角色。鄭姐說在職場每個人都有頭銜與位階,但一旦離開了組織與職場場域,走在馬路上,大家都是一樣的。也不要忘了在工作之餘,自己還有不同的角色要扮演。  這段話讓阿姐有著深刻的體認 ,離開了職場你我其實都是一樣的,當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在不同的場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同時不要錯亂與錯置才是重要的。 社會亂象多源於公私不分,將職場的權位帶入了生活中的私領域,成了既得利益者而不自知,所謂錯誤的第一步一旦跨過,往後所有的一切都將自我合理化當作理所當然,此乃自身角色扮演的錯亂而導致。 人生路途有許多的角色需要扮演,年幼為人子女時,接受父母的帶領與學校師長的教導;長大後若選擇婚姻,便須與另一個家庭結緣,不管喜不喜歡其生活模式,都必須接納與融入;有了孩子後,更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讓自己的下一代有好的典範與生活教養。在職場也如是,從校園踏入職場,由社會新鮮人的學習階段,到必須獨立作業,乃至晉升至帶人主管,每一個位階都有其必須學習與扮演的角色。 我們在做人才培育計畫時,通常會將個人成就動機當作另一個重要考量點,這便是考量到個人希望的角色定位;你希望你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扮演哪一種角色,你要如何扮演好這些角色,

[育兒碎碎唸] 化條件為激勵

圖片
        多年前一位在技職學校任教職的朋友找阿姐敘舊,老師談著他所遇到的屬於學校場域的問題,我則以職場的狀況與思維與其分享,老師友人說職場的許多思維可以給他不同的觀點與想法。其實說穿了沒啥大道理,阿姐所有的思維與理念就是以「人」為出發點,以設身處地的 ”ME ISSUE” 來看待與處理職場大小事。         我們也聊了自己子女的教養問題,他說他有時會與孩子談條件,用來獎勵孩子達到他期望的行為或目的。  阿姐分享了一則跟貓兒的事例與其分享。 貓兒的第一場Cosplay         大貓在讀國二時,有一天跟我說:「如果我國三考完聯考,考上了第一志願,我可不可以參加那年暑假的 Cosplay ?」         我說:「不用等到你考完聯考放榜後才去 Cosplay ,今年國二暑假你就先去玩 Cosplay 。」「媽咪不打算跟你談條件,只是媽咪會全程參與你的 Cosplay 活動。」         於是我開始上網蒐尋訂製 Cosplay 的服裝店,帶著大貓前往訂做Cosplay的衣服。國二暑假親自為大貓畫上彩妝,母女三人偷偷瞞著總管,到台大體育館參加動漫同人一年一度的年度盛會。  那年的阿姐帶著貓兒一起,跟在一群裝扮著看似奇裝異服的動漫迷們中,排著長長隊伍等著進入會場。              阿姐是隊伍裡不需要裝扮,便已是最奇特的一位,因為在那個年代,鮮少有父母願意讓孩子沉迷於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玩 Cosplay 的孩子通常會被貼上壞小孩的代號,更何況是一位媽媽帶著國二與小六的女兒來參加此種活動。因此阿姐在會場內,也被電視台記者小小的採訪了一回。 化條件為激勵         阿姐回想起當時自己的起心動念其實十分單純,我不願意與孩子談條件,我寧願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在安全無虞可掌控的狀況下,陪著他們一起探索成長過程中許多的未知,於是在共同的探索中,適時的提供孩子正確的觀念,教導孩子辨別是非與判斷的能力,也因為全程參與陪伴,給予孩子足夠的保護與安全。                  因此一場看似以條件交換開始的交易,便轉換成了無形的激勵,大貓如願的考上了第一志願。也因為國二的那場共同參與,我也每年全程陪同貓兒們参與動漫活動,直至大貓上了大學,迄今貓兒們仍選擇性的熱衷於各自有興趣的動漫活

[職場人生]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還是「離仇」

圖片
        要離職了,你希望早早離開已失去熱情的職場,還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敲到最後一天。 員工離職了,你希望他早些離開以免影響在職同仁的心境,還是希望用盡他可用的時間到最後一天。         你急著想將手邊的工作轉交出去,卻苦於交接的人力不濟,你的工作交接人選或新人無法在你離職前有充裕的職務交接期,你只能做到離職的前一天,在持續的交辦任務與匆促的交接中結束工作的最後一天。         你手邊已無主管的交辦事務,自從你提出辭呈後,主管對你的態度好像隱形人般,你自認已非部門的戰力,你離開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對主管的不滿,於是正好可以藉此互不搭理。 對於主管的交辦事項,也僅剩一些瑣碎的雜事,你只求在工作時間內隨意交差了事。  於是你上網、看書或做點閒事來打發時間,就這樣撐到工作的最後一天。         你終於鼓起勇氣離開這個舒適圈,手上的事務信手拈來已頗順手,原以為可以發揮的職場在換了個主管後完全變調,你在目前看不到往上發展的路徑,也難適應新主管的管理模式,於是你選擇離開這個仍另人留戀的舒適圈。這個熟悉的場域有著你革命情感的同梯,於是你希望在離職前協助他的專案,你認為這是你該還的人情債。因為對於主管分派任務的不能苟同,你已不大搭理主管給予的任務,專心在目前與其他同仁的專案上,你認為自己仍在貢獻著自己的能力,你認為自己仍正在做對公司有貢獻的事。        員工一旦提出辭呈就像提出離婚協議一般,要盡早將手邊的工作細軟做好整理與交接,訂出權責歸屬,即使暫時無法有人力可以交接,也必須列出清單與工作內容,好早些轉交出去或列管存放。  也最好能遵循主管與公司對工作交接的指示與期望,少做一些一廂情願的奉獻與付出。         員工的離職通常總會與人有關,大多數脫離不了與主管或管理階層不合;若有跨部門共事者,也會因為與其他工作共事者不合產生工作上的紛歧。 也有因為工作的瓶頸或無晉升管道而生心去意。  最好的情況是已練就一身武功躍躍欲試,目前的職場無法發揮或尚未發掘,剛好有伯樂挖角跳巢高就。         我們常說職場要好聚好散,阿姐常跟新人耳提面命,要跟前公司做好離職的交接。 阿姐也要說離職前謹守交接本分,非不得已不要熱心過頭的去接新的工作與未能在離職前完成的工作,不要一廂情願的繼續下指導棋,不要以為你還是明星球員。 要做好退場機

[生活隨筆] 找到工作與生命的順流

圖片
         又到了年度回顧的時刻,回顧是為了未來的美好,而不是回顧過去的輝煌或未曾完成。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觀與價值觀,阿姐說生命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你是不是朝著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去追尋去努力。          Allyson Lewis在「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 The 7 Minute Solution」 一書中提到,當我們處於順流的生活狀態時,我們更能發揮天賦與才能,我們更能擴大自己的能力,也更能擁有自己的自信,活出生命中的自己。 這順流說法源自於西方學者米哈里‧齊克森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的「心流理論 Flow」。        阿姐的EMBA畢業個案論文也是以心流理論,來討論社群中的義務工作者為何可以熱情無酬的投入,探討義務工作者因為找到了可以發揮的舞台,當心流Flow達到技術與挑戰都可勝任的最佳滿足點時,就可以在身心順暢的狀態下全心投入所從事的工作並無怨無悔,甚至可以順著這個Flow繼續往上成長,我們可以說此時正航向身心的順流狀況;反之若技術能力與挑戰皆難以勝任的話,便會覺的吃重感到焦慮甚或選擇放棄。 倘若技能需求與挑戰空間不大,會讓我們處在無趣或缺乏動能的狀態,此時便需找出生命與生活的另一個出口,讓自己的生命能量再度充滿動能。         其實心流往往在工作中最容易產生,因此我們可以用此心流理論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 你是在順流狀態的充滿鬥志,還是仍在增進技能中的努力登峰;當你需要往上攀登時,你的技術與能力的缺口在那裡,你是否願意多花些時間增進與補足技能缺口,你是否願意勇敢的接受更高的挑戰;你希望給自己一些挑戰繼續順流而上,還是想要一個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舒適狀態。 你的工作是否缺乏挑戰以至於工作無趣,你的工作是否讓你無法發揮以致無法擁有工作的熱情....  我們可以藉由這個心流四象限,來想想自己工作的處境與缺口,比照現在的狀態與心態,來檢視自己需要的努力與挑戰,並為自己設定下一個前進的目標。 為自己設定一個順流的心流頻道。         又到了年度回顧的時刻,回顧是為了未來的美好,不需耽逸於過去的輝煌,也毋須懊惱於未曾完成的過去。 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心中的順流,讓一滴一點的挑戰引領自己朝想要成為的自己邁進。 因為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練習改變」,因為

[職場人生] 失落的工作「邊界」

圖片
        有位工作能力強的員工對於主管總是轉交給他處理的額外工作,覺得主管在任務的分派處理不公,經由溝通後總算將手中的工作轉發出去,這時卻又覺的悵然若失。  他認為工作的勞逸不均主管分明清楚,為何之前不處理,非得要自己出來嗆聲了才做。 雖然主管已處理了事的分派不公,但仍處理不了此員心中的不滿。         人的感情是很複雜的,開心工作時工作再重也不為意,不開心工作時多出來的額外工作,即使才一點點也認為是被佔了便宜。   我們常說主管帶人要帶心,帶了開心工作的員工,工作可以是大家一起打拼完成的革命成果;帶了不開心工作的員工,工作只是一份份交辦任務,只求在工作時間內如期完成,但求無過不思精進,對於團隊成果良莠與否,也不會認為是自己該關心的事情,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員工對工作的投入度 (Engagement)與否。         而分派出去的工作雖已非自己的職責歸屬,但難免還是會有職務上的互動與關聯,於是又有因相關工作者在工作上的疏失,影響到自己工作進度或品質的問題。  這時你說在時間壓力下自己又不得不跳下來處理,這時你繼續抱怨別人做事情的品質不如己,這時你的心仍充滿著不滿,這樣的循環讓你的職場生活仍舊充滿著怨懟。         工作本就有重疊的灰色地帶,而這重疊的灰色地帶可稱之為工作的邊界(Boundary),在工作互相重疊的邊界區,更須藉由溝通與協作來淨化所謂的工作灰色地帶,否則若各自守著本位區塊,而讓邊界的模糊地帶變的混亂,其實不是好事一樁。 我有一位人資達人朋友的工作守則是「我來」,別人不做的我來,別人做不來的我來,久而久之因著我來而有更多的工作自主,因為我們已經可以掌握工作的相關脈絡與擁有工作的自主權。           處理事情不難,處理心中的界限較難,資深職場工作者將交辦事項完成已經是基本要件,將事情處理的順暢與圓滿才是職場人必須精進與努力的部份。而處事的順暢與否靠的便是你如何處理好所謂的工作邊界區塊,因此當主管因著多出來的任務而將事情轉交給你時,你是否能將工作的界限處理得宜,為了不讓自己過度承擔多出的工作負荷,更需經由與他人的協力將工作完成,因此職場上的能力,除了溝通、還是溝通,尤其在處理工作的灰色「邊界」(Boundary)。        職場上的同酬不同工是常有的事,你要當它是績效懲罰,它就是一種勞逸不均;你要當

[職場人生] 「經驗霸權」的挾持

圖片
        一位工作投入的優秀員工,工作了一段時日在工作內容駕輕就熟後,心生倦意有另圖他去的想法,公司主管發現後,除了慰留也安排給他不同的工作內容,同時也給予適度的晉升。  過了一年,這名員工再度提出辭呈,觀其近況已無過去的工作熱誠,同時對於部門新空降主管給予的工作指派,有選擇性接受的傾向,讓新主管在工作的指派上有所制肘。  因此當這名員工再度提出辭呈時,主管反而希望此員盡早離職,以免影響現有團隊的工作情緒。         資深員工被詬病的毛病之一除了倚老賣老,有時還會被加上一條愛修理新老闆的罪狀,當遇到空降外來的長官時,這種病症更容易發作。  資深員工有其被尊敬的價值,但若僅活在過去的輝煌,用著舊有知識技能面對新環境與新技能,仗著老資格不思學習跟進公司與時代的脈動與轉變,這時過去的輝煌也會褪化成灰燼,終究有被淘汰的時候。         阿姐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情事,阿姐的工作生涯中,曾經有一位沒有跨國工作經驗的國外新老闆,因為無法理解台灣的法令與福利作法,對於某些國內已訂的規章作法,有許多疑問,同時是每次問每次再問。  日積月累下來,阿姐煩了也乏了,回答的內容變短了,解釋變少了。 結果被解讀成"Show Attitude",成為當年部門績效最差的員工。 遠距管理與跨時區同仁間的互動需要更多的溝通,對於跨國更要有對於問題重複回答的耐性,若不察一不小心容易成了仗著資深不願合作的拿翹員工。         有個「網路霸權」的說法,指的是訊息技術發達的國家或組織,利用其技術優勢來妨礙、限制、干涉或有意圖壓制他人對網路訊息的自由運用,以謀求自身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利益。 若以這種理論說法用在工作上,利用工作技術與經驗的優勢,來妨礙、限制干涉或有意圖壓制他人的行為,應該可稱之為「工作霸權」、「經驗霸權」。         仔細想來,會使用此種工作霸權者,通常發生在資深員工或擁有權位者身上,然而若非同時擁有傑出的專業技能,一旦出了自我工作領域的保護傘,恐也難持續擁有與利用此工作霸權。  職場本就是人與人共事與互動的聯結體,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來自於施與受,也就是付出與給予。有些時候你可能是個付出者,有些時候你成為施受者,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主角者主其事,配角者能輔其政,大家一起成事就是好職場,便是可以互相施受發揮工作價值的職

[職場人生] 「相佇會到」給你欠個人情

圖片
        有一位職場友人曾在一件人事案被最後一關的上級主管推翻,後來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的情況下,他便趁著此位高階要來台灣之際,再去提此人事案,看能否在面對面對談後有翻案的機會。  他說:「我就再去找老闆去求他一次,工作就是這樣,你求我,我求你的。 你總是要給他臺階下的,這次我求你算我欠你一次,下次你求我,就讓你欠一次。 工作就是這樣你欠我,我欠你嘛!」         在工作中,常會遇到不同單位因為職務立場不同,所關注與要求的重點或許會跟自己相左,有時必須經由溝通或各自退讓,加上點同理心,來取得共同合作的支撐點。 你可以因為共事的不對盤不需有工作之外的交集,但在工作中卻無法避免有不對盤的共事者。 對於工作不對盤者對自己工作的質疑是找碴,對於願意接受建議的工作同仁給的意見是指導,我們在自己心中所設定的標準,可以讓同樣的行為變成不同的結果。          有一句台灣話說的好「相佇會到」,用不好的語氣來講,說的難聽點是你給我走著瞧;用詼諧的口氣來說,講得和氣一些便是有緣會再相遇,這回就算讓你欠著。         我在第一份的小秘書工作生涯,就曾因主管間的嫌隙而飽受基層小秘書的辛酸。 當年負責發送電報的工作, 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發電報必須用電報機打出一串的密碼紙條,再透過電信系統發送到其他公司或國外。  因為兩大主管的不合,在「相佇會到」的堵來堵去下,對方主管總在下班後才丟出今日必須送出的電文,常讓小秘書的我必須苦苦等著那當天一定要發出去的電報而加班。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那些「相佇會到」的嫌隙,做事情的優先順序可能就不同,也就不會相互卡事,而間接影響到我們這種基層小蘿蔔頭。         因此當我們認為別人找自己麻煩,逮到了機會也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時,那受害者可能不是只有對方而已,還有與這項工作關聯的週遭共事者也可能因此受累。         最近很紅的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工作中總要與人共事,職場可說是眾多人際關係的場所;如何處理難解的人際關係,書中也提到用課題分離的方式來割捨掉別人的問題,要區分是誰的課題,只要問一個問題:「因為這個決定的結果,將會是誰來承擔?」。 這個部分說得有點抽像,但也確實,只要能夠區分事情的責任歸屬,便沒有甚麼好爭執的,畢竟成敗終究是留給承擔結果者,非主事者

[阿姐趴趴走] 2015.11.16 昭和公園 夢幻金黃銀杏

圖片
          不在計畫中的預期,最讓人覺得驚喜。 原以為這次四天的小旅行,能見到楓紅就已心滿意足。  在回程前一天胡亂吵著總管要去看金黃銀杏的阿姐,竟也美夢成真,快意漫步在夢幻般的銀杏金黃大道 ~~ 美景下,人人都是最佳攝影師與模特兒 連狗兒也出來湊熱鬧 不斷飛舞的落葉鋪蓋成黃金大道 陽光照著葉片像黃金鎖片般金碧輝煌 騎著鐵馬倘徉於美麗的藍天與綠地 穿梭的路間不斷有令人讚嘆的美景 幾株楓紅伴著金黃 這一天的公園很熱鬧很繽紛也很寧靜 眼中走過的亮麗與金碧輝煌 沉澱在入口的寧靜湖畔 沉澱在回家的路上 註:日本賞楓小旅行詳細行程請見   2015.11 日本賞楓小旅行                                                                2015.11.15 日光賞楓情

[職場人生] 績優的績效懲罰!?

圖片
        一位職場友人因為做事勤快,責任心強,在工作之餘也不斷參與外面的學習,在部門裡算是較有多元能力的資深員工,也因此常常成為主管突發任務的救火隊員。  這位職場友人在原有工作職掌上多出的額外工作,剛開始還覺得新鮮,可以將公餘所學的知識實作一番,久而久之卻發現自己的工作量較同儕多上許多,每每見同事在上班時間清閒的工作,同時可以準時下班,自己卻因為需處理主管額外交辦的事項,而必須加班將原有職掌內的工作完成。  雖心有怨懟卻不知如何對主管總是加諸於己的額外工作說不,表面上是老闆的得力助手,實質上內心充滿著對主管工作分派不均的不滿,對於年年得到績優評價的自己,說著這似乎是種績效懲罰。         能力好工作效能高的員工,通常是主管仰賴的左右手,也因此自然而然的隨時成為主管的救火部隊,除了平日的事務,也常會處理一些所謂的雜事甚或私務。  由於從來不曾拒絕,反倒讓主管認為你甘之如貽,每當有新的事項,自然成了被主管指派的不二人選。    這位職場友人抱怨了幾年,阿姐與不同的友人也都建議他在績效面談時,跟主管將自己工作份量過重,對組裡成員勞逸不均的不滿說清楚講明白。         終於這位友人鼓起勇氣,向主管表達了心中對於自己與組裡成員相較工作勞逸不均的不滿,主管也終於將他掌管的一些工作項目移轉給其他同仁。   然而此名友人並沒有如其想像中解脫額外工作壓力的開心,他說自己對於已不是自己職掌的工作總在說不,彷彿成了一名斤斤計較不願意承擔工作的員工。         工作本來就有勞逸不均的現象存在,尤其在追求速度與短期達成效益的時代,主管對於偶發性的突發緊急事項,自然會將此等緊急短期的任務,在安全考量下轉交給工作效能較佳的員工,如果你有幸或不幸成為主管的得力助手,你是與有榮焉還是覺得被坳了?   如果你與有榮焉的成為主管可以仰賴的部屬,會因為非份內事務的種種歷練,成就你工作能力的廣度。 如果你不幸總是那位被交辦緊急任務的員工,也幸運的在與老闆溝通後,獲得適度的職務紓解,那也不需覺得自己好像是個推卸職責的人。 其實在工作中能獲得主管青睞成為左右手,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為何會有此等待遇的人反覺得是種懲罰,這可能是身為主管者必須檢討的功課了。         我的職場導師說:「放下事,心別放下,心放下了就無法放眼未來。」既然決定放下事,就好好的放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