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職場心得」標籤的文章

【讀書手記】不上班咖啡館 ~ 從職位上醒來

圖片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不上班咖啡館」的書名很是吸睛,閱後頗有「深夜加油站遇到蘇格拉底」的職場版,書中用幾個不同的角色詮釋出職場人對於職場發展的茫然與困境,有在職涯路上茫然的小明,有全職媽媽角色的困境,有專業執著的覺醒,都以胖子這位咖啡館主人的一步步帶領,讓陷入迷惘的來客從自身的困境中清醒。         除了像看小說一般的容易閱讀,書中提到的職場遇到的狀況與職涯相關議題,都在阿姐過去講課內容中一一呈現,也與阿姐曾經寫過的文章頗多吻合,可以說職場生態其實變異不大,改變的或許是科技與環境帶來的工作方式與流程變化,但在整個職場路徑與職場人所遇到的問題,其實差異並沒有很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 就讓阿姐以書中內容加上過去曾經寫過說過的內容,說與大家聽!

【讀書手記】主管使用說明書

圖片
          職場中離職原因,總是高居榜單第一名的「與主管不合」,究竟職場工作者要如何與主管互動,職場工作者在工作場域與人互動間的合與不合,投契與不投契,在在影響工作氛圍與工作效率,尤其是與主管的互動。  遇到可以發揮我們長處的好主管,就像駿馬遇到伯樂;反之,遇到慣老闆或慣主管,不只工作效率減低,尤有甚者更會影響身心健康。         我們常說要做到自我管理、管理他人、甚至管理主管。 向上管理到底要如何做,分寸該如何拿捏,要如何與主管建立起共識,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長處。  這本『 主管使用說明書』 ,書中提出了一些方法與解方,可以供我們使用與參考。 主管的規格與外觀         要知道主管是提供資源的人,管理好主管,也就擁有資源與支持者。  如果能夠藉由影響主管,讓事情朝著正確規畫的方向前進,互相發揮專長,其實與主管的關係是優勢互補的關係。         只要將主管當作工作的資源,不管主管好與不好,都能成為你合作的對象。 主管的使用基本原則 主管的運作模式 主管的故障狀況排除 主管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項         不管你遇到的是好主管或是不盡你意的主管,書中提到 三心 對待,阿姐覺得還頗有意寓的:用「 平常心」 看待主管的優缺點;用「 友善 心」幫助主管揚長避短;用「 謙忍心」 做主管的幕後英雄。         阿姐在職場生涯中,看過與經歷過本書中提到的諸多情境與主管模式,每每在讀著不同主管描述時,腦中總不自禁的浮出某些人的影像。 而今已事過境遷,但回想起來,過去無法理解或無法忍受的情境,若能忍住度過,反倒成為日後自我茁壯的養分。          當我們認清主管擁有我們所沒有的特殊資源,我們如果能將主管變成自己的資源方與支持者,能跟主管建立起好的互動關係,恭喜你! 你已經成功的達到管理主管的境地。 人資阿姐碎碎唸粉絲專頁    人資阿姐碎碎唸 人資阿姐-Medium    L...

【讀書手記】卓越領導者的修練學 On Becoming A Leader

圖片
  『 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 』 (The manager does things right; the leader does the right thing.)  ~ 管理學之父 Warren Bennis          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 (The manager does things right; the leader does the right thing.) , 這句經典管理名言出自於  已故「領導者之父」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差異在於,領導者能駕馭環境,而管理者則只能屈服現況。             書中指出每個人都具備有領導的潛力,無關天分而是自我學習,我們都能從各自的經歷塑造出獨特的特質。 而這整個生涯過程中的努力,都不斷地成長與成就自我發展。  改變自己背後的四個步驟 要相信自己,讓自己表現最好的時刻 都是來自於 傾聽內心的聲音 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差異處 了解自己,意味著去區分 你的自我、你所期許的自己、別人眼中的你、別人希望你變成的模樣 用 創新式學習 自我鍛鍊 創新式學習也是實現願景的一種方式 豐富自己的經歷,旅行是另一種學習方式 「 我們塑造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塑造 」 「先尋求簡單,然後再質疑它」 ~ 懷海德 數學家 運氣是準備與機遇的結合 不要成為自身情緒的受害者 要知道 你想要的是什麼? 知道你想要什麼,了解你的天分和潛力 了解什麼驅動你,什麼帶給你成就感 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和優先事項 不下水,怎麼學游泳? 學會領導就是學會駕馭變革 領導者藉由領導而學習 領導影響力的根基在於 信任 少了遠見和美德,空有能力或知識,就只是個技術專家 少了遠見和知識,只有無窮的美德,就只是個空想家 沒有美德和知識,只有滿腔遠見,會變成一個煽動者 世界不斷在改變,願景也應該是動態的 必須能被更新、調整和適應 卓越領導者的十大修練學                  書中寫到領導者都同意 領導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造就 ,而且更多是 靠自身努力 ...

【學習手札】薪酬管理的道與術 — 從組織發展角度進行薪酬策略與實務規劃

圖片
          「 薪酬是形塑公司文化強而有力的工具 」,景翔老師在今天薪酬管理課程結尾時,如是說。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經說過,員工離職的原因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到位、心委屈了」。  錢給到位心委屈了,或許還可以留得住人;但只要錢沒到位,心必定委屈,人肯定流失或工作不投入。 薪酬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運用上,從招募任用到留才,薪資策略的操作在人力資源的各個環節上,可說舉足輕重。 【薪酬管理之道】         今天景翔老師薪酬管理課程的『道』與『術』,讓我們有如進入薪酬武林。 從心法開始,不斷的提醒我們,必須站在不同經營者組織發展的視角,客卿心態與創辦人心態的思維,薪酬與員工生產力(貢獻度) 在不同階段的配置,站在不同的 視角與思維 ,都會影響與產出不同的薪酬策略。         尤其在小早餐店的個案討論中,雖然每一組都有看似完美的改善方案,然而景翔老師點出了大家的盲點,我們是用哪個角度,來思考如何做到利潤極大化,是老闆思維還是HR思維? 我們有沒有用損益表的角度來思考?         儘管我們試著以經營者的角色來思考,景翔老師又提出身為人資角色的我們,又該有哪些應對方案;一場如醍醐灌頂的心法提點,可說是診斷出病徵,也開出了藥方。 【薪酬管理之術】         薪酬管理有四大要素:內部公平性、外部競爭性、貢獻度衡量與內部作業。  薪酬管理有許多的方法論與建置流程,景翔老師特別指出最重要的為 職務評價 (Job Evaluation) ,接下來則為 溝通 。 因此也特別提醒 HR在做的所有事情,都要回到當初的目的為何。         薪酬結構設計中,以老闆與員工的角度來看,哪些是保健因子,哪些是激勵因子。  當以照顧員工為出發點的福利制度,成了不能低於業界水平的保健因子時,本來用來照顧員工的福利,逐漸被定位成吸引人才與留才的保健因子。          在下午短短三個半...

【職場人生】我們都是職場『彼得』

圖片
          在職涯輔導中,常會看到因為在工作中受挫導致自信心也因此受挫的職場人,甚至會提到失去了對這份工作的熱情,不知如何在職場繼續前行。         阿姐要說:「其實我們都是職場『彼得』」

【讀書手記】工作焦慮 Anxiety at Work

圖片
        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COVID-19 新冠疫情的襲擊破壞了許多工作的穩定性。 2019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千禧世代與75%的Z世代表示,他們曾因心理健康因素辭掉某份工作。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評論》也於日前提出,員工離職原因除了有害的企業文化居首要原因外,工作的不安全感也高居其上。         本書中提到焦慮的員工可能就是團隊中最有能力的員工,因為他/她的完美主義心態造成自己的工作焦慮,完美主義者對於要繳交無止盡的成績單,承受更大的壓力,導致職業倦怠與焦慮狀態。 看似表現良好的員工,實際上處於隨時會溺水的狀態,這種稱為史丹佛大學的鴨子症候群 (the duck syndrome),亦即努力表現從容不迫,裝作豪不費力就能跟上課業的高材生們,就像鴨子看起來優雅的在水面上划行,其實水底下的雙腳是拚了命在踢水的。         職場焦慮問題除了危害員工的職場生涯,也已經影響到公司的生產力,然而在職場多數人選擇掩飾,要討論職場心理健康的管道一般是封閉的。 員工的焦慮來自於工作中的表現以及工作中是否有成長的機會;身為主管的領導者,如何調整領導風格,降低團隊焦慮程度,成為員工的支持者,聚焦於創造一個健康的職場環境,是領導者必須面對的議題。                    『工作焦慮』這本書針對以下八個職場焦慮主要因素,提出了領導者解決工作焦慮的策略方法,頗值得身為主管與領導者參考與執行。          引起工作焦慮的議題: 1.  員工對於組織面對挑戰的策略,有不確定感 2.  工作負荷量過重,需要主管協助平衡工作量與排定優先順序 3.  職涯成長與發展路徑不明,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明確指示 4.  完美主義成為最好工作的障礙 5.  害怕表達意見與提供建議 6.  弱勢或少數族群的員工感到邊緣化 7.  被團隊成員在社交互動上排斥,遠距工作增加的疏離感 8.  缺...

【職場人生】履歷篇:一句話詮釋我的職場優勢

圖片
          阿姐在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職涯成長活動」線上講座中,分享如何製作一份專業的求職履歷表,許多線上朋友對於此次講座內容認為最有幫助的部分,在如何用一句話展現自己的職場優勢, 阿姐特別著文分享,其他部分再慢慢碎念嚕~~ ****************************************         履歷表最怕流於長篇大論或是如流水帳般記錄,然而這又是多數人的通病,這樣的履歷除了讓閱讀者失去興味,也無法讓自己在眾多履歷海中脫穎而出。    一句話找出自己的優勢 WHAT 找出工作的最佳詮釋         寫一份履歷表,就像做自己的職涯總體檢,在你的職場生涯故事中,每一個職場階段,每一次的轉職過場,都會擁有值得留下的成就、獲得、成長、能力與學習。  如果我們能為每一個職場階段,每一次的職場轉換,找出並留下自己曾經付出過並在此段期間獲得的成就、成長、能力與學習,用一句話做出工作的最佳詮釋。           在履歷表中,這句話可以列在每一份職場工作項目內容之前,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總結並凸顯自己在這段職涯中對工作的清楚認知與成就。  除了每一個職場段落,也可以用同樣的概念方法,在履歷表中,找個最佳位置,為自己寫出職涯的最佳工作詮釋。 WHERE 從那裏找         找出自己職涯的最佳工作詮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找起:         —  從工作年資最長的工作期間         —  從工作性質相似的總年資:工作性質相關的年資,可當作是相似職務永續性的總年資 HOW  找出工作成就        我們可以運用STAR (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的方法,來想一下自己的工作場景: Situation/Task   情境/任務 —  在工作中,你是在何種情境或被派與哪些工作...

[好文分享] Toxic Culture Is Driving the Great Resignation 「有害的企業文化」推動著大離職潮

圖片
(圖註: 每個橫條 表示每項主題相對於員工因薪酬離職的重要級別。  例如,有害的企業文化導致人員流失的可能性是薪酬的 10.4 倍)  ~ by 人資阿姐         大離職潮持續上映中,先前的解釋多歸因於現在是勞方市場,離職員工自認可以談到更好的薪資而離開。但大數據分析發現了五個真相,薪資根本不再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因創新而筋疲力盡的員工,選擇走人。

[職場人生] 為何新工作不如預期

圖片
          有位剛由自由工作者進入職場的職場人來跟阿姐訴苦,說著這份剛入職不到三個月的工作不如預期,需要常態性加班;公司人員離職遇缺不補,要承接某些離職員工的工作;說著跟主管難以溝通於是自己選擇不溝通,抱怨主管的狼性自己無法認同;說著自己想在年前離職,但離職理由可能說得不好......

[2021居家辦公對職場工作及生活影響研究]

圖片
          影響全球甚巨的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於武漢首次被發現,到2020年初迅速蔓延至全球的大流行疫情,從2020年初疫情擴及全球開始,遠距與居家上班已是全球工作常態與趨勢。  而未受疫情衝擊的台灣,工作與生活作息如常,僅受限於國際間的移動,但也似乎停滯於與全球正在改變的工作模式趨勢接軌。  然而好景不常,2021年5月台灣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使得多數企業不得不瞬間進入遠距與居家工作模式。         「得人社企」針對此段期間做了一份本土居家辦公研究報告,記錄了這段彌足珍貴的台灣職場工作型態的轉換與變化。

[職場人生] 快四十歲了,想換工作沒人要怎麼辦?

圖片
          好久沒來跟大家聊聊職場人生了,這兩天有個熱門的論壇對於一篇文章有著熱烈的討論,這篇《 快40歲了想換工作沒人要怎麼辦 》的請益文 ,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在某機構待了13年後,當起心動念想另尋職場第二春時,孰料投遞履歷近半年卻沒有一個Offer,讓當事人大為震撼這樣的職場人生.......

[讀書手記] 離職吧! 再撐也不會變好

圖片
  「離職吧! 再撐也不會變好」,這是一本作者在黑心企業奮戰60天的告白,最終以被通知離開結束這段虐緣,文中所述的情境或許也曾在你我生活周遭發生。 阿姐讀過本書後,深深覺得不管是離職或轉職,對於工作職場環境必須先有所知悉,才不會如作者般的踏入一段黑心企業旅程,除了踐踏掉自己的雄心壯志,也浪費了這一段的職場生命。 姑且不論離職轉職的原因為何,下一份工作會更好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因此在抉擇時不得不慎!

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未來工作趨勢報告》

圖片
          近期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年未來工作趨勢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和不斷加速的自動化,將促使就業市場的變革速度遠超預期。

[職場人生] 追求工作熱情 你必須了解的現實

圖片
        我們常鼓勵他人或自己要追求自己的熱情,但事實是 ~ 熱情會隨著時間消退 。  有一項調查發現,超過90%的人會把追求他們的熱情列為未來的重要目標之一。   但事實上,關於熱情這件事,我們必須了解下列幾件事:

做一只可用的活棋

圖片
            小明是一位技術工程師,求學與就業階段都在南部發展,愛好學習的小明在工作之餘,常參加新領域的學習並考取相關證照。  幾年前因為家庭因素從南部搬遷到北部,初到北部就業階段,工作頗多流離,第一份工作因為公司部門縮編而離職,第二份工作因為專長發展不符老闆期待而離去。 

7-11你可以做什麼?

圖片
                很久之前阿姐寫過有關下班後的碎碎唸文「 7-11 你在做什麼?」,文中提出下班後的你在做些甚麼,將會影響未來的自己。   下班後的時間若是能用來做自我學習,將會在日積月累的自我投資中成就未來更好的自己。 自我學習投入第二專長或興趣的學習,投資的是未來職涯的發展,投資的是開創自己的第二人生。

[讀書手記] 帶領遠端團隊 The Long-Distance Leader

圖片
        遠距工作 、虛擬團隊,或因專案組合與跨功能領域而衍生的雙線管理 (Dual line management) 本不是新鮮事,這在大型企業與跨國企業是常有的現象。  今年全球遇到了新冠病毒疫情,讓原本在本地辦公室工作的大小企業,皆因疫情關係或多或少都開始了類遠距工作的在家工作 (WFH,Work from Home) 模式,而這遠距工作模式因疫情的尚未平息,已然成了工作模式新常態。

[讀書手記] 百歲人生與未來履歷書

圖片
        拜醫學科技之賜,人類壽命延長,百歲人生已是可預見的未來,近期看到這兩本書不約而同的以百歲人生提出人生戰略與職場履歷的規劃。  這些戰略規劃其實也都運用著過去已經有的說法或學理,重點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用正面心態迎向改變。  人生沒有捷徑,面對不確定的環境與變化,我們更必須用正向的心態,更靈活與彈性的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們可以用老祖宗的『活到老,學到老』一言以蔽之。

[學習手札] 《非暴力溝通工作坊》 第四步曲:同理心

圖片
            上個月非暴力溝通工作坊練習了同理心,在學習心得分享文時,友人留言同理心很難做到,確實要能真的同理是非常不容易的。   今天的工作坊 Lisa 老師帶領我們環繞著同理心做了三個練習,讓我們藉由體驗學習試著同理自己與同理他人的需要。  

[職場人生] 我還可以做些甚麼? 找到自己的需要

圖片
  今年過完年後的新冠病毒疫情,除了重傷全球經濟,也讓我們的步調慢了下來。 有朋友說最近少見到阿姐碎碎唸了! 這段期間阿姐除了休養生息,也將一個因病延宕半年的國際證照拿了下來,剛巧今天接獲通知說美國的 生涯發展諮詢師 證書寄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