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生活隨筆」標籤的文章

[聽講手札] 2020-1-10 繼程法師禪講 ~ 是非曲直總是禪

圖片
        引言人楊蓓老師特別說了原本這場講座是訂在1/11的選舉日,其實講座日期的擬訂是沒有特別關注到日期,後來考量到選舉以及繼程法師的時間剛巧改到1/10也可配合,於是就改在選前舉辦講座,就用《是非曲折總是禪》來安定選前與選後的心。

[好文分享] 你討厭你的上司嗎?

圖片
         周一上班日不要 Monday Blue ,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 「你討厭你的上司嗎?」 ,提出了幾個觀點可以參考。

[阿姐荷花攝影桌曆 義賣公益活動] 即日起至 2018-12-25

圖片
謝謝好朋友們一起共襄義舉 阿姐荷花攝影桌曆義賣 總共38名參加認購份數65份  捐款金額NT$13,000 已於12/26捐出 再次謝謝好朋友們的暖心送暖!! 付款連結=>  阿姐荷畫2019桌曆義賣公益活動,付款去.....   阿姐荷影 2019桌曆義賣價 NT$350         謝謝好友們對於上週阿姐荷花攝影桌曆活動的支持,由於有部分朋友私訊阿姐詢問能否訂購阿姐荷花桌曆,也有朋友建議可以義賣阿姐的荷花攝影作品桌曆。         阿姐於是想起在初高中時期的美好回憶,當時就讀的正心中學,每年都會舉辦一場仁愛健行,當時的我們拿著贊助卡請長輩們,以每一公里贊助金額走了十公里的仁愛健行,成就每一年的義舉與善舉,這樣的美好回憶讓阿姐迄今難忘 … .         阿姐因此想邀約大家一起用阿姐荷花桌曆做公益,您認購一本阿姐荷影桌曆,阿姐每本為您捐出一百元,阿姐自己加碼一百元,每一本的阿姐荷影桌曆捐出兩百元的捐款,給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的寒士服務及工作轉介專案項目。 本義賣活動採預購方式,請您先行付款,阿姐將盡早製作完成寄送給您。 捐款單位 : 財團法人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 捐款專案 : 寒士服務及工作轉介 阿姐荷花攝影 2019桌曆  定價:義賣價一本NT$350.  (請於付款備註欄填寫訂購數量) 付款連結=>  阿姐荷畫2019桌曆義賣公益活動,付款去.....   阿姐荷花攝影 2019桌曆義賣價 NT$350 阿姐荷花攝影緣起 阿姐愛荷拍荷 愛的是荷的出淤泥而不染塵 喜的是於荷花季節中每日的晨光下與荷相會 那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清新與美好 總會帶給阿姐充滿著能量的一天 荷花的花開花謝僅有四天 阿姐晨起與荷對話僅數日 與荷共度她的含苞成熟 綻放凋零 的短暫歲月 總會讓阿姐昇起 相知相遇相惜之感 在荷花季裡每日...

做自己的CEO 每個人都是能量球

圖片
(祈福祈願 ~台灣 飛龍在天)         阿姐上週五參加了一場人才趨勢的講座,由DDI全球副總裁Mindy Yeh談在數位時代下的人才應具備的能力,以及由海爾大學孫中元校長談海爾模式的組織型態。         近來總在不同談趨勢的講座場合中,聽到講者對於台灣環境與人才的憂慮,在台灣近一二十年的政治惡鬥環境下,留給台灣社會的只有趨緩的經濟競爭力,以及人才出走的人才短缺現況。

逆光回甘也是美

圖片
        最近參加了一個工作坊,談的是如何從容的做自己,參加的學員都是因著從容這兩個字而來,當然更希望能關照到自己的內在。         這週的課程,老師要我們畫出自己的生命樹,要我們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找出自己重要的轉折點與記憶點,而這些在記憶中重要的片段,有沒有共通處,能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軸心。          阿姐畫著畫著看著自己的過往,那許多深藏記憶的片段,竟都是那個當兒無法選擇或不得不的情境或選項,爾後因著這些轉折,有了許多的生命片段與故事。 阿姐常說生活中有許多的選擇與取捨,每一次的選擇都會帶著我們往不同的路徑前進,這些路途的風景將拼織出每一個人的生命拼圖。         阿姐回顧這段生命故事線,看著那許多個當下不如己意的片段,總會在後續生命故事線的另一個時段,有了美好的回應,或有能力與餘力去補足那段缺憾。  其實生活本就不是一路順暢,看你用怎樣的念頭去看待,逆境與挫折能激發戰鬥與求生的本能,你是要放棄這種能激起自己更多潛能的機會,還是選擇放棄。          選擇多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就是當下之念,阿姐想著那許多的當下,總是在擦乾眼淚後,告訴自己"YES YOU CAN"帶著笑臉面對。於是那前念的種種已無關當下,只是努力的用當下的正念來面對未來的人生。          上週在身上也發生與印證了這樣的信念與行動,工作坊的導師給了很棒的引導,導師說面對這段挫折,你在這件事情中的目的有沒有達到,如果你的心受了傷,你在意的是甚麼,是原本就不完美的自己,還是去在意他人加諸於你的責難。  於是阿姐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看到自己的缺乏,接受每一段成長與進步過程中的痛點與成就後的喜樂。 至於他人加諸於己的種種不適,也不過就是過去那個當下的一念,我們就用現在當下的正念接受自己。         這樣的生命故事線的回顧,除了時間久遠的片段,以及不到幾天的過往,都在前念的一念與當下的一念間穿...

幸福感來自於互動

圖片
        阿姐今年參加了一個讀書會,前些天有了 一場對於讀書會未來運作的討論。 其中有一個議題頗令人玩味,剛好印證了之前阿姐在粉絲頁分享的一篇文章「幸福感來自於與人的互動」。         此讀書會需要參加者在讀書會之前,分組將討論的內容事先做出簡報檔,並於讀書會當天提出分享,但也因為是事前作業,大家少了當天互動交流的樂趣,於是好像是聚在一起但較少互動的一組人群,即使簡報內容深入且精緻,但卻似乎缺少了甚麼,阿姐想著就是少了些人與人互動的動能。         美國作家Ruth Whippman研究幸福與焦慮的關係,發現一般崇尚的反省、內觀與一定程度的孤獨是健康精神生活的組合部分。 然而研究顯示,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是幸福生活最強大的依靠。         這恰恰說明了人類本來就是群居的動物,我們不盡然要藉由他人給予幸福感,內觀自省也是自我成長的必經之途。 在獨處下的自我追尋與成長固然可以擁有精神的喜悅,但與他人互動的幸福感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大家忙著藉由滑手機或平板獲取知識,與人交流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想想當我們處於實體互動而非虛擬互動的當下,是否該放下虛擬載具,好好的享受與人互動的真誠與真實的幸福感。   孤獨的自省之後,還是需走出自我領域,與人互動嗑牙吐槽,找到人與人之間互動的興味,感受你的幸福感。 良好的社會關係也就是與人的互動關係,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您今天與人互動了嗎?  您今天有感受到幸福感了嗎? 註記: Ruth Whippman  紐約時報觀點: 幸福感源自於內心?其實不然       

找尋人生志向

圖片
                有位朋友最近突然敲阿姐說要找人生導師,詢其原因是近來工作不順暢,每家公司幾乎都過不了試用期,而這過不過得了都是自己在未達試用期限期時,就因為工作氛圍不順暢而給自己打下不及格的分數。  於是就這樣一間間的過去,自己的信心也一路崩盤,導致對於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產生了懷疑。                阿姐近日讀到一篇談尋找人生志向的文章,其中一項建議提出可以從回顧過去開始,你做過了甚麼與學到甚麼來尋找,這樣的建議固然中肯,但若能在開始立定志向時,就擬好未來的人生志向,或許會更能對未來聚焦。                阿姐對於資深職場工作者,總會要他們少一些堅持,多一些圓融與彈性。 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說得極好 :「你的事業是由你的技能和你如何利用它們決定的」,因為資深因此技能無虞,但若少了處事的圓融,也無法好好的發揮與利用擁有的技能優勢。 有些資深工作者常陷於過多的堅持與原則,而這些將無形的一點一滴削減你的技能優勢。             人生導師雖可以傾聽你的困境,可以協助你釐清方向,但唯有自己敞開胸襟走出自己的困境,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場域,找到願意支持與給你機會的支持者(Sponsor),才會是你下一步的職場依歸。                 茲將此篇文章『 尋找人生志向的五條建議 』摘錄於下,這五條建議分別為:    一、   從回顧過去開始                     從你 做過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主題是什麼?   開始回顧起。           ...

讓學習成為轉變的動能

圖片
        常有人問阿姐,到底證照對職涯有沒有幫助? 我該不該去拿一些證照?  拿那些證照才會有真正的幫助?         阿姐前些時日也去拿了一個證照,當時有許多朋友的反應不外是:阿姐妳已不用拿證照了啦? 阿姐妳拿證照對你也沒多大的幫助的了。  當然許多朋友的建言與意見都很中肯,但是我還是一股腦的給報了名,也很幸運的一鼓作氣地給考上了。         回顧這段準備考證的過程,確實辛苦也有壓力,但是這段過程卻是值得的。 每一段付出與努力都有其背後的原因,而這正是給予自己支撐的力量與轉變的動能,有時候只有自己懂得別人未必能理解。 阿姐的證照或許無法有實質的加分功效,但那背後那股無形的能量卻是存在的。   因為它代表的是自己專業領域的實質認可,是一段專業知識溫故知新的學習,也是讓自己更有信心大步邁進下一個階段的動能。         有許多人懷疑證照是否能代表專業能力與具有實質效用,當然證照的功能也可細分,如有些專業領域的證照是非有不可,沒有就無法執業;有些技能的證照所證明的技能,不見得是考證者實際的工作領域,但卻可以是另一項專業,也可以代表著擁有跨領域的先備知識;對於本身已在證照領域的考證工作者,可以印證自己在工作經歷上的專業能力,有的可以補足此領域學歷的不足,或考取的證照是另一個更高層次的證照,可以為自己的專業加分。         每項證照考試都必須經歷學習的階段,這樣的學習過程,就是一段溫故知新的知識學習或再度學習的歷程。   你只是將考證照這件事當作是一個達成目標,不管你是否通過考證,這段學習過程是不變的。  如果硬要說證照是職場的另一張文憑,也不為過,有些產業確實會須具備或參考是否有相關的專業證照。         考證照跟學習一樣,都是對自己的投資,既然是投資也必須要有目標與規劃,否則若只是為了證照數的累積,沒有針對未來的規劃設定目標,也只是自我投資的浪費。           阿姐知...

[生活隨筆] 媽媽與我 (六) 健身自立自強的銀髮典範媽咪

圖片
媽媽與我系列 (六)   健身自立自強的銀髮典範媽媽          自從帶著媽咪從女青年會的有氧運動班,到後來的健身俱樂部,將健身當成每天功課的媽咪,健身房成了媽咪每天上班的地方,媽咪在每個健身房都是小有名氣的李媽媽。         沒有周休二日, 跟著健身房的休假作息 全年無休,偶爾會帶著母親出遊,母親總要跟健身房的健身友好們先行報備,否則那群課堂健身友們,一定會打電話關心或隔天囑咐媽咪一定要跟大家說一聲,在健身房上班的媽咪成了大家的媽咪。         已經八十多歲仍天天到健身旁報到的媽咪,每天至少上一到二堂課,做做重訓增強肌力的媽咪說,在健身房的媽咪是眾人的典範。 這樣的她讓生活也充滿了活力與動力,媽咪說跟著年輕人在一起會讓自己的心情也跟著年輕,從來不覺的自已老的媽咪,就這樣在健身房過著健身人生。         我好奇的問著媽咪,是怎麼樣的力量讓您成了大家的媽咪。 媽咪說,到健身旁的婆婆媽媽們除了健身,多是有閒來此打發時間,免不了會說三道四或說些子女或媳婦的不是, 媽咪從不說自己子女的事情與不是,也秉持對於她人的事情聽聽就好絕不轉述的態度。  也因此成了大家可以放心說話舒壓的媽咪。         自知子女皆忙碌也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從不對子女有任何陪伴的要求,也深知唯有自己保健與獨立才能走出戶外,過好自己的銀髮人生。  為人子女的阿姐,只能盡量在媽咪仍 有著看世界的赤子之心,尚 能四處趴趴走之時,這幾年帶著媽咪遠赴歐洲,也走著短程的亞洲旅程。            每次的跟團旅行,已八十多歲高齡的母親與阿姐, 皆讓團員詫異與艷羨,母親總在眾人的稱讚與羨慕下,說著健身運動的必要性與好處,說著自己如何治癒本已無法高舉的五十肩,如何改善舉步維艱難以上下樓梯的膝關節狀況,說著自己如何保持身心愉悅的過著她的八十人生。         喜歡攝影的阿姐,與母親旅遊的默契是讓媽咪待在定點等待,...

命運、機會與選擇

圖片
        阿姐有個朋友最近被報導了,他自述手中拿的一手爛牌,但卻緊握手中唯一的一張機會,於是創造出了好似手上滿是好牌的局面。         常有人怨嘆時運不濟,幸運之神總是眷顧著別人,自己離成功總是擦身而過。 當我們細細探索,往往是身邊的機會沒來得及把握,常常對手上的機會躊躇不前,深怕改變會喪失目前局勢,擔心改變後的未知會造成兩頭皆空,以致手中的機會一個個的流失。  一旦放眼看去,身邊的人已高樓平地起,自己仍住在同一個樓層,開始怨嘆時不我予。         阿姐談過同一份工作原地踏步的年限切勿太長,現在來談談轉換工作的頻率該如何拿捏。  阿姐先要說明阿姐的這些說法,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狀況與處境,所需考慮的優先順序會因個別需求與原因而不同。 以不變應萬變  ─ 命運          我們先來說說不需要變的狀況,尤其是職業婦女們,如果必須兼顧家庭與育兒,這時的工作條件必須是穩定的,這樣的工作可能對你少了挑戰,但是可以有心力照顧家庭與教養子女。 反之,若有好的工作機會並想繼續發展,必須要與家人做好溝通,同時有能幫你分擔解勞的幫手。  因此有些時候反而是以不變應萬變做為最好的選擇,在沒有好的選擇之前,一動不如一靜,就像阿姐常說的找工作「先求有在求好」的道理一樣。 換之有理   ─  累積         隨著職場環境的變遷以及世代的不同,僅有一種工作能力與經驗已不足以應付複雜變異的環境,因此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在初入社會的前一兩年間,除了找尋未來的職場方向與定位,也是多方向學習不同的能力與經驗的時期,因此倘若有頻繁轉換工作的狀況,只要是清楚合理的理由,一般都可以被接受。 擁有被利用的價值   ─  機會         對於工作年資超過五年的資深工作者,如果非自己主動想轉換工作,這樣的被動式轉換大多是經由推薦的管道,這些通常是突然而來的機會。 要瞭解 當這樣的機會到來時,...

雞鳴之始 以念轉境

圖片
新年快樂,希望大家都跟阿姐一樣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長假,每年照例必須回南台灣過年的阿姐,在南台灣的暖陽下享受鄉下的慢活,今年特別將每天當作一個小旅行作紀錄,好似給自己一個工作之外的旅遊。於是這樣的小旅遊心情,也讓自己有個放鬆的假期。    今天的收假日你過得如何? 是仍停留在放假模式的悠閒,還是已經開始想著明天的工作安排;是元氣滿滿的準備著上工,還是怨嘆假期的結束,又要進入職場煉獄。  雞鳴復始 萬象更新    阿姐說:工作難以輕鬆,心情卻要放鬆。 念頭會帶領你進入不同的虛擬境,不要讓負面的念頭來影響自己,今年是雞年,雞鳴帶來一朝之始,雞年的開始,要讓自己帶著滿滿的元氣在雞年之始。 工作之外的精采    阿姐的童年同學邀阿姐在北上時在中部小歇小聚,帶著阿姐去看附近的花海,那些在休耕期變成繽紛亮燦花海的農地,是近來各地可見的美景。在正軌工作的忙碌之餘,給自己一些工作之外的精彩,讓自己在工作的壓力下,有著休耕期的另一份亮燦。     阿姐常看到將工作當作唯一生活重心的職場友人,當工作不如己意時,心中所受到的挫敗與失落感,往往較其他人來得大也較難以平復。一旦因為工作影響心情,有時連帶的影響到身體,這樣的負面因果牽連,都不是我們樂見的。 因此要有自己的解壓與紓壓管道,找到一個自己工作之外的樂趣與目標,讓自己的心情可以在鬆緊之間互換,給自己一個換境轉念的小雀幸場域,給自己有如休耕農地花海般的工作之外的精采。 有取捨就有得失    職涯與生涯的息息相關,會在不同時期與階段,互相影響與改變。阿姐經常會聽到在家庭與職場間難以取捨的故事,這些的不知如何取捨,大多徘迴於現有的境,擔心失去現下狀況後的未來。當生涯有了改變而影響工作時,要對於改變的孰輕孰重做出衡量與選擇,天底下沒有魚與熊掌皆可兼得的好事,不需強求與貪求,得失間自有其輕重緩急與先後選項。 以念轉境    在金雞年的開始,讓我們給自己一些除了工作之外的學習,給自己一個工作之外的精采目標,這些學習與目標,可以跟興趣連結,也可以與下一個工作目標結合,只要是一個新的學習與新的方向目標,都會讓我們心中揚起新的鬥志與活力。    阿姐在金雞年之始,讓我們一起以念轉境,有個心想事成的一年!

帶張名片回家過年

圖片
        金雞報喜萬象更新,阿姐在這裡祝大家有個愉快的新春假期!         過年是個團聚的日子,也是回故里與親朋友好串門子道近況的時候。 雖然農曆年的年味已不復過往濃郁,但是年節與親友聚會的活動,也仍保留著。 在這樣的聚會裡,難免會被詢問目前在哪高就與工作概況此類的問題。  這時的你或許認為,說了親友也不見得能清楚,不同行業的工作內容要談嫌繁瑣,有的索性不回應,有的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         隨著科技網路的進步,人與人的關係看似緊密卻又疏離。 許多人在臉書看著彼此的動態,雖無面對面的互動,但對相互間的近況也瞭如指掌,人與人的交流互動就在網路世界中流串。             年節團聚互道近況是我們的習俗,在這樣難得的假期中,可以有真正的面對面互動,這時的你不妨說說你的近況,談談工作的內容,讓久未謀面的親友們,知道你在故鄉外打拼的狀況,談談你的產業在現在的生活中,帶來了那些改變與便利。  要知道這些看似家常閒談,也是你拓展人脈的一環。         不要吝於讓別人了解你的工作產業與領域,知道你的專業與擅長,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貴人會在哪裡與何時出現,也因此身邊的每個人都會是你的貴人,也是你人脈拓展的一個節點(Node)。 如果你能清楚的表述自己在職場的專業能力,使用可以讓人熟悉的字眼與關鍵字,來談論你工作的產業與內容。   如果你想換工作,更要清楚的表述你的專長與熟悉領域,這樣當有人在談論與你經驗相關的工作時,你便自然而然的會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若有適當的工作機會,也會自然的想要將你推銷出去。         在需要不只一把刷子的跨領域需求環境下,看似不相干的行業也會有所關聯;每個人各自擁有不同的人脈,藉由跨領域的交流拓展自己的人脈節點(Node);用你所了解與擅長的專業與能力與人交流互助,人與人的友好關係,建立在良善的給予(Give)與收受(Take)互動中,讓這樣的善循環擴大,也可以拓展你的人脈網絡累積你的人脈銀行。 ...

2016 年度回顧 ~ 謝謝您!

圖片
        今天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再過幾個小時新的一年就要開始。  每年的這個時候,有人會盤點今年設定的年度計畫是否達成,有些人會開始計畫新的年度展望。         阿姐回顧2016年,多了ㄧ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有了ㄧ些過去沒有的記錄。 最重要的應該是開始認真的看待與經營寫了許久的部落格。 一年回顧         阿姐常會提醒職場友人們要隨時更新檢閱自己的履歷表,而年度的尾聲也是一個更新履歷表的好時機。  今年的你有沒有比去年多了ㄧ些工作能力,有沒有多了ㄧ些學習經歷,在年度績效考核時,有沒有拿到比過去好的表現。 你有沒有哪些經歷與成就,可以在你的履歷表上更新與加上一筆成就記錄。         今年的你有沒有遇到貴人相助,這貴人可以是願意提攜你,給你忠告教導的 順增上緣貴人 ;也可以是給你困頓挫折,讓你增強體能心智的 逆增上緣貴人 。         你的工作是否已游刃有餘,開始漸入舒適圈中,這樣的你是舒適的還是憂慮的;你今年是否有了新的挑戰、換了新的工作、接了新的工作職掌,這樣的你是否覺得擁有新的激勵與鬥志,對於新的挑戰滿是期待與躍躍欲試;還是略感力不從心,對於新的挑戰有新的學習規劃以及有好的導師帶領。       工作之外的精采         阿姐常說工作之外的精采是讓工作不疲乏與疲憊的充電劑。 你有沒有自己工作之外的興趣,有沒有與工作不同的另一份專長,有沒有一兩樣可以讓自己在工作倦怠時,可以為自己充電的活動。         阿姐常見到所謂的專家,若只是將生活重心擺在工作中,一旦失去了職場專家的地位與舞台,往往心理上的傷害較其他人來的大。  這無非是將工作當做生命的重心來看待,或是生活中只有工作一件要事來對待。         但是人生路漫漫,我們也要為自己的漫長生涯做出好的規劃,要知道工作固然可以帶來成就感與價值,也...

非關正義 唯有慈悲

圖片
        有位職場友人問阿姐,有同事請托能否在其翹班期間,若主管突然找他時,可否代為掩飾不在場事宜。  他說其實他是不擅長說謊的人,心中也老大不願意,但對方卻一副你該幫我這樣做,因為我們是工作搭檔的姿態,他也擔心萬一拒絕此掩飾請托,以後恐怕在工作上的共事將產生嫌隙。  阿姐只問他如果這樣的協助掩飾,萬一被主管發現,那是不是自己也成了共犯,非關工作的事情,自己理當有自己的選擇權。         前不久有位朋友提到過去曾從事業務工作,為了達到業績,難免會有一些心口不一的行徑,久而久之會成為習性,因此必須常常提醒自己。 我想應該是同樣的道理,當你說謊成了習性,為了編織出不同的謊言,你必須用更多的謊言來包裝,久而久之編織包裝成了習性,也就成為生活中的理所當然。 同樣的幫助他人圓謊,你也必須編織出一套自己的謊言,這樣的包裝若僥倖過關,那你可能給了他人說謊的信心,間接助長了他人繼續為之的不良行徑。        生活中難免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工作中也難免會有一些相互遮蓋掩飾的事項,這樣的掩飾如果能協力成事,也可說是好事一樁。   反之在工作上可能會有工作的勞逸不均發生,若牽扯到個人的品格與操性,倘未能謹守既定原則與操守,恐無法幫助他人,反而易助長他人的貪婪。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的課題分離,就是要我們不需活在他人的期望中,不需要因為怕失去他人的認同,而喪失了自己的選擇權。 尤其是當那個期望已不是你可以接受的行為時,大可以勇敢說「不」,即使因此被討厭也不足畏。         要勇敢的說不而不怕被討厭,不是要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觀點上去說不;同樣的同理心與助人的心,也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一味的去迎合。 這些都必須要用大智慧來面對與取捨,也因此唯有用慈悲心來做課題分離,真正的慈悲是不讓他人與自己的心感到不安,讓心中的不安縮小到最小,才是靜心安心的人生。

交流創造機會 分享創造價值

圖片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施比受有福,但卻鮮少去感受到當付出與分享時,其實已經在進行另一種價值創造,而這種價值的創造,不一定是在受者那端,也會是在施者這端。         上週末阿姐有幸參與一個學習團隊課程,看到學員們的認真學習,與老師們為課程準備的投入與付出,阿姐看到的不只是一場學習課程,而是一群有著使命感的業界先進們,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與師資群的課程規劃,帶領與陪伴著一群即將在職場發光發亮的人資種子們,經由傳道、授業、解惑後,再提供一段時間的導師時間陪伴,讓學員在課程後,還可以有導師諮詢解惑,讓學習的影響力持續加溫擴散。         這樣的群體教導典範是很難得的,也因為講師們的身教與付出,讓學員們也同步感染到這份真心全意,因此學員們課後自動自發的共組社群,持續將這樣的良性互動,將上課中以個案方式共同討論與協力完成的團隊精神,延伸到各自的職場,形成了一個有支援有支持有鼓勵有溫暖的支持體系社群。          課後聽到策劃此課程的老師說著,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課程,師資群們全程的課程參予,在互相學習互相較勁的競合模式下,共同完成與帶領教學,他們說他們也在進行相互學習。  阿姐過去曾寫過分享是學習的進階版,最好的學習印證是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經由自己的學習體認與實際應用後,再來教導他人。  快速的學習,是將講師精闢的教學內容中,擷取可使用的部分當下運用,否則待日子久遠,所學的也將淡忘而被遺忘。          現代人的學習管道十分多元,知識的取得也非常簡易與快速,但也就因為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合適與合宜的,便需有思辨的能力。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同儕團體學習後的社群好處,就是可以有相互砥礪與提醒的功能,讓學而思,思而不殆。 如此才能將所學真正付諸於行動,而行動也有導師諮詢,有同儕打氣鼓舞,讓自己勇敢去做對的事,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交流創造機會,分享創造價值。...

[職場人生] 先安定好你的心

圖片
        新政府上台了,小英的就職演說中提到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提到了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說到年金改革與長照需求等議題。  這些已被炒了許久且一再被提出的議題,新政府能不能逐一改善與化解,我們皆寄予厚望。 (以上無關政治)         不同的世代有不同世代的環境與面臨的問題,阿姐的世代曾在困苦的環境中成長,在經濟起飛的時代下進入職場,因此我們了解生活的不易,也珍惜所擁有的工作。   我們也不斷聽著曾經處在戰亂的上一輩提起更辛苦的過往,因此我們會聽聞或見到即使已有能力享受生活,也捨不得享用的長輩們。 我們勤奮的工作,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與生活,然而當大環境變異,經濟榮景不再,當年輕人成為職場的主要生力軍時,卻發現職場並不如預期的友善。         現在的職場真有那麼不友善嗎?  阿姐看到找不到好工作的年輕人、二度或再度就業者與高齡工作者的哀號。 阿姐想著,因為環境的改變,工作的型態不同,職場釋出的工作內容與類型與過去不同,職場所需的能力與職缺內容也無法跟過去的工作相較。 如果我們還緊踩著過去的榮景,不思在能力上有所長進,在思維上有所突破,那職場還是無法對我們釋出善意。         金剛經中的『因無所住而生其心』,要我們不要執著於世間的煩惱,以平常心面對所有的人、事、物;若能如此,便能不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生出智慧慈悲之心。         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必須面對與承擔的課題,而時代的腳步總是不停歇的往前踏步,他不會因為榮景而多作逗留,也不會因為苦難而快速走過。  當我們回顧過往前人的步履與曾經有過的歷史教訓,我們知道每一個世代都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我們也將在這個環境存活下來。         就業市場環境的改變,高齡社會的即將來臨,工作型態與內容,服務與被服務的族群也即將改變。 我們看到的是有別於過往的各種不同的機會,只要你先安定好你的心「因無所住」,不因外在環境而起煩惱心,自能「生其心」,從內在找到你的天賦,生出你的智慧之心。 ...

[職場人生] 資深的危機?!

圖片
        一位好不容易聘僱進來的職場資深員工要離職了,他跟阿姐說自己覺得自己的職場經驗在這裡好像無用武之地,剛好前東家需要他回去協助組團隊,於是他選擇回去熟悉的場域與熟捻的同事圈。 他說自己的年紀也有了,要有這樣的機會也不多了,阿姐當然就祝福他,希望他過去的經驗帶來的另一個機會會更好。         一位資深職場友人認為自己在現職沒有晉升的機會,對於處於職場天花板的自己,空有資深卻無晉升的機會與好的職務頭銜,開始對職涯的下一個工作在哪裡有了危機感。         阿姐看著這些職場資深人,多在同一個領域有著豐富的職場經驗,也多在同一個領域感受到職涯的危機,有的自我怨懟或喪志,有的趨於保守與收斂。         阿姐曾談過工作除了專精還要寬廣,現在已經無法光靠一招半式闖江湖,也不能只是半瓶水的功夫來逛天下。   網路世代的知識取得已較過去容易,資深者除了具備該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也必須擁有獨到的專業能力方可勝出,否則就必須擁有與此專業領域相關聯的通識能力,期許自己成為通才,才不會被不斷改變的環境所淘汰。         大家常說現在已是T型人才的世代,只會單一專業已不足因應時代所需,除了專業還要有勇於跨領域學習的膽識與勇氣。 如果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往外延伸學習,如果我們可以找到跟自己專業可以互補或共用的領域學習,如果我們可以發掘到自己另一個天分的學習。  阿姐想著資深將不會是你的職場危機,敢變與樂於學習將會成就你資深的價值。         今天你學習了嗎?  阿姐今天跟一位職場達人聊天,說著說著,阿姐心中的學習地圖又有了新的藍圖。  阿姐滿心歡喜,也希望您有著新學習的喜悅~~

[職場人生] 樂在工作的工作者

圖片
        阿姐剛從遊輪假期回來,難得的海上生活與晨昏,讓阿姐每日清晨五點便到甲板報到,等著欣賞天幕由昏暗到明亮的日出感動。  連續幾天下來,讓阿姐感動的卻是一群清早就開始清洗甲板與準備餐點的工作人員們,每天兩次不停整理艙房的管家們;餐廳中從早餐、下午茶到晚餐,為你點餐與服務的服務人員們。         見到清晨濕淋淋的甲板,不明就裡的阿姐,問正在洗刷地板的工作人員,是否昨夜下了場大雨,清洗的人說他們每天都要清洗甲板。 大清早空曠的甲板,等著工作人員將夜間收起的躺椅,再度一張張的擺放整齊。 有天清晨阿姐照舊背著相機在甲板走著,兩名菲律賓籍的工作人員擺了個POSE,於是我作勢拍照,他們趕緊招呼另兩名同伴,一起擺出最帥的姿勢;又說要Jump Jump,於是兩人開心飛躍了起來,就這樣自得其樂的開始忙碌的一天。         阿姐也看到當日出之際,有工作人員會暫時停下工作,在船桅看著日出,再繼續手邊的工作,阿姐不知他遙望的遠方是什麼,但阿姐相信那遙望會帶給他每日忙碌工作的力量。  也曾遇到將餐巾折成不同的動物模樣,與客人開心互動的工作人員;還有幫阿姐加點好吃的餐點或甜點,說著這是今天的特別料理,別錯過了。         有位在餐廳用著愉悅聲音與客人互動的菲律賓籍服務人員,跟阿姐說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在遊輪上當個被服務的旅客。 阿姐說當你與來自各國客人開心的互動交談,你已經是在這艘郵輪上周遊。 有一天的岸上活動,阿姐遇到了遊輪上的工作人員也參加了岸上旅遊行程,他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遊輪靠岸時上岸,而是因為工作業績優良,才可以獲得此種特休上岸待遇,他告訴阿姐,他希望透過遊輪工作上的不同旅程與旅人,到各地遊歷與認識不同的人。         遊輪工作者在遊輪上的工作時數頗長,工作合約為半年一聘,這半年期間的生活空間就在一艘遊輪上,除了享有船上提供的免費食宿外,所得並不會太多,靠的多是客人給予的小費。 阿姐看到有板著臉孔的工作者,有跟客人開心打招呼的工作者,有與客人相互寒暄話家常的工作者。   不同的工作者臉上表露...

[生活隨筆] 做好毎一個Cosplay

圖片
    Cosplay 是一種擬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Coser在 Cosplay 當下,不是僅有服裝造型的模仿,連表情、眼神與動作,最好連人格特質的展現都必須融入此角色中,才會讓此角色栩栩如生。   大貓(阿姐對女兒們的暱稱)在國中階段便開始在動漫祭活動玩 Cosplay ,同時國中時期的 大貓,每周必將那身英武的軍人服拿出,在房間裡穿上一回,好似讓自己能像此角色般的剛毅,從此種扮演中獲得勇氣與堅定的力量。 阿姐現今回顧當時大貓國中閉鎖期的心情,勉強可以感受當年大貓的閉鎖必須靠自己堅定的力量來支撐,而那身 Cos 服以及穿上後的心境模擬展現,或許可作為一種壓力的釋放與安定自己的方式。 雖然這只是阿姐的猜測,也讓這種猜想合理化當年大貓的Coser行徑。 當時的阿姐希望自己能在貓兒心中艱困的當下,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在不影響其正常作息與身心健康可接受的範圍內,選擇做個站在旁邊給予精神支援的陪伴者。           阿姐記得多年前的一場企業參訪與達人有約 – 與人資長座談,中租人資長鄭姐 對於人資人的當為期許,提醒我們生活中需扮演好每一個角色。鄭姐說在職場每個人都有頭銜與位階,但一旦離開了組織與職場場域,走在馬路上,大家都是一樣的。也不要忘了在工作之餘,自己還有不同的角色要扮演。  這段話讓阿姐有著深刻的體認 ,離開了職場你我其實都是一樣的,當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在不同的場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同時不要錯亂與錯置才是重要的。 社會亂象多源於公私不分,將職場的權位帶入了生活中的私領域,成了既得利益者而不自知,所謂錯誤的第一步一旦跨過,往後所有的一切都將自我合理化當作理所當然,此乃自身角色扮演的錯亂而導致。 人生路途有許多的角色需要扮演,年幼為人子女時,接受父母的帶領與學校師長的教導;長大後若選擇婚姻,便須與另一個家庭結緣,不管喜不喜歡其生活模式,都必須接納與融入;有了孩子後,更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讓自己的下一代有好的典範與生活教養。在職場也如是,從校園踏入職場,由社會新鮮人的學習階段,到必須獨立作業,乃至晉升至帶人主管,每一個位階都有其必須學習與扮演的角色。 我們在做人才培育計畫時,通常會將個人成就動機當作另一個重要考量點,這便是考...

[生活隨筆] 找到工作與生命的順流

圖片
         又到了年度回顧的時刻,回顧是為了未來的美好,而不是回顧過去的輝煌或未曾完成。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觀與價值觀,阿姐說生命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你是不是朝著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去追尋去努力。          Allyson Lewis在「走吧!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 The 7 Minute Solution」 一書中提到,當我們處於順流的生活狀態時,我們更能發揮天賦與才能,我們更能擴大自己的能力,也更能擁有自己的自信,活出生命中的自己。 這順流說法源自於西方學者米哈里‧齊克森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提出的「心流理論 Flow」。        阿姐的EMBA畢業個案論文也是以心流理論,來討論社群中的義務工作者為何可以熱情無酬的投入,探討義務工作者因為找到了可以發揮的舞台,當心流Flow達到技術與挑戰都可勝任的最佳滿足點時,就可以在身心順暢的狀態下全心投入所從事的工作並無怨無悔,甚至可以順著這個Flow繼續往上成長,我們可以說此時正航向身心的順流狀況;反之若技術能力與挑戰皆難以勝任的話,便會覺的吃重感到焦慮甚或選擇放棄。 倘若技能需求與挑戰空間不大,會讓我們處在無趣或缺乏動能的狀態,此時便需找出生命與生活的另一個出口,讓自己的生命能量再度充滿動能。         其實心流往往在工作中最容易產生,因此我們可以用此心流理論檢視自己的工作狀態, 你是在順流狀態的充滿鬥志,還是仍在增進技能中的努力登峰;當你需要往上攀登時,你的技術與能力的缺口在那裡,你是否願意多花些時間增進與補足技能缺口,你是否願意勇敢的接受更高的挑戰;你希望給自己一些挑戰繼續順流而上,還是想要一個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舒適狀態。 你的工作是否缺乏挑戰以至於工作無趣,你的工作是否讓你無法發揮以致無法擁有工作的熱情....  我們可以藉由這個心流四象限,來想想自己工作的處境與缺口,比照現在的狀態與心態,來檢視自己需要的努力與挑戰,並為自己設定下一個前進的目標。 為自己設定一個順流的心流頻道。         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