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6的文章

[職場人生] 熱情來自於自己的目標

圖片
       有位職場友人說,他覺得累了覺得工作已無往日的熱情,讓他工作帶不起勁來。  探究其原因,原來是帶領他的主管離職了,新的主管與過去的主管帶領方式不同。  過去的主管屬於控制型的主管,習慣將毎個人的工作內容分派得鉅細靡遺,只要按表操課事情大致不會出錯。  新的主管屬於樂於徵求意見的主管,多會問部屬認為如何做較好,但卻讓習慣被安排好工作的他,覺得新主管沒有真的在帶領他。 我的貴人不見了,怎麼辦?         毎個人都希望能有個可為自己遮風擋雨的主管或罩你的高階,當你偶爾出了包可以出面挺,偶爾有人找你碴能替你出面擋。  職涯的升遷與學習,也可以跟著主管水漲船高。 我們說主管確實很重要,但一旦挺你的主管離開時,你該怎麼辦?         好的主管會將團隊的成員,依其能力與興趣做出二到三年的規劃,但不見得被規劃好的職場未來可以如願進行,有時是主管離職或調職,原來已規劃好的職涯被打亂;有時是公司型態轉變或產品改變,只能跟著公司的改變應變。  最近企業併購大吃小比比皆是,一旦公司被併購,組織架構重新洗牌,可能連原來的工作也不見了。 提早為自己設定目標         因此在職場除了接受公司與主管的安排,最好自己能有規劃自己未來的能力。 也就是能為自己設定目標,能夠經由現在的工作內容看到公司未來的走向,經由與同業的互動嗅到產業的變化,及早為自己規劃與設定下一個目標。  當你能夠為自己設定目標,你就可以為自己爭取自己的下一步未來,也不至於因為提拔你的主管突然離去,而悵然若失不知所往。          將大目標拆成許多的小目標,你可以一步步的達到你所設定的目標彼岸。   你的未來不需由別人安排,貴人或許可以扶你一把,給你亮相的舞台,但一旦上了台,那舞台還是得由自己來演。   方向是自己定的,目標是自己設的,熱情是自己給的~~

[職場人生] 誠為上策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圖片
        履歷是自己的職場身份證,在求職時固然需要悉心包裝,打造出對方想看到的經歷,讓自己能有被青睞的機會。  一旦有機會進入面試階段,雖要充分表達自己的能力與經歷,也不能瞎掰唬爛,將不會的能力吹捧成頂尖,將不曾有過的職位擅自加冠。  總有一天當實力被檢視過去被徵信時,終究有紙包不住火的一天,情節嚴重時更只能捲鋪蓋走路。         求才與求職,最常用的方式是求職面試,有的人擅於包裝履歷擅於辭令,在面試中總能獲得極佳的印象;有的人過於老實,沒有十分把握絕不說自己有這等能力,除非面試官懂得細問挖寶,否則就這麼成了職務過客。         履歷到底要包裝到何等程度,面試要如何表達好自己的優勢,阿姐總是苦口婆心的請在求職的朋友,寫好履歷表外也要先練習說好自己的履歷表。  將毎一條寫出來的履歷改成問句,自問自答的練習面試會從履歷資料中的提問。  對於不在履歷資料內的問題,就必須誠實以對,懂的不要謙虛的回答,不懂的請表現出你願意自我補強學習的進取心。         阿姐最近聽到一個案例,在面試時都能回答的頭頭是道,也應允到職後可以完成的工作事項,結果就職後無法達到所允諾的事項,曾有過的工作經驗也無法在新職發揮,因此讓主管生疑,開始狠狠的測試此員的能力,最後落得不歡而散。  此員非但失去了一個新工作,舊工作也不可能即刻回鍋,可說是兩頭空,只能另找工作另起爐灶。           倘若面試時心存僥倖,認為將不熟悉的能力說成熟悉,將不懂的說成懂得,認為面試問的是十八般武藝,真正的工作不見得真的全會用上,暫時欺瞞一下又何妨。  一旦真正獲取工作而必須使用到面試時論及的能力時,反倒成了靠吹捧欺瞞過關。         其實一般求職面試,看的多是人的潛能與人格特質,以及是否符合公司的企業文化。  至於經歷與技能若能達到求職內容的六成或七成,大部分都可以被接受。  因此不需用太多的心機去揣測。         德行與操守永遠是我們立身處世所需奉行的準則,聰明人若將聰明用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小聰明上,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  誠為上策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的警句。

[職場人生] 轉換之間

圖片
        一位職場友人在就任新職時,笑說著自己近年來工作換來換去的,連小孩都不知他在哪裡上班了。  中年轉業後的職場就這樣換來換去的,他說。         工作型態的改變,除了公營單位仍可享終身雇用,私人企業對於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斷改變,一邊裁員縮編,一邊生出新部門增員,不外乎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組織重整與改造。 因此常會聽到裁員的公司也在徵才,有人會問,這樣的公司到底可不可以去呢?  恐怕是要問問自己擁有的武功,能不能經得起世代的考驗,有沒有立足市場的價值。 工作間的空檔不宜超過半年         一位求職者問阿姐,找工作與前一份工作的間隔要說明嗎?   間隔多久才是可以被接受的範圍?   這樣的不接續要如何解釋才可以被企業接受?         一般來說,履歷表工作間的接續是否連貫,是企業檢視履歷表的要件之一,若沒有特別的原因可以說明,與前一份工作的間隔,最好不要超過半年。   至於要如何說明,可在自傳中稍做解釋這段期間所從事的主要事項。 若沒有註明,也要準備在面試時的說詞,因為很有可能會被拿來提問。 私人原因不需和盤托出         一位求職者問,離職原因要說出私人原因嗎?         工作間空檔的說明與離職原因的說法,適用同樣的原則,就是用正面的原因與理由來說明,這並不是要你去編派出一份謊言,而是要將正面的理由當成主要的原因,將負面的理由當做不需要說出來的秘密。          我們常被要求用主管的觀點來看事情,同樣的你只要試著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用人單位主管,會不會接受你即將說出的主要原因,如果連自己都認為是一個會被挑剔的理由,就肯定不是一個可以拿出來說的好理由。         因此工作間的空檔可能是另一項學習的自我進修,離職原因可能是原來公司的原因。  私人理由非必要時,就讓它成為自己的個人隱私權吧! 別忘了你是全新的             現今職場的人來人往已是常態,轉換工作的理由有千百種,有自願的有被動。  但有一點卻是真確的,你其實就是轉換到了另一個全新的環境與不同的文化,你必須拋開過去的光環,用新的角度與學習的心境與姿態,面對所有的人事務。         不要常常將過去的戰功掛在嘴上,而是用新的戰功讓人認可;不要用過去的習性與人共事,而是去學習新公司的習性與作

[職場人生] 先求有再求好 ~ 求一個自信

圖片
        一位求職者跟阿姐說,在待業中的求職,找工作時心裡總有著擔憂,不知如何說好離職原因,不知對方如何審視自己;跟過去有工作想換工作中的求職大不同,當有工作時總可以自信滿滿的去面試,而待業中的自己就少了那份氣勢。 阿姐常跟求職者說的:「工作先求有再求好」,求的其實就是一個「自信」。         找一份好工作固然重要,然而工作機運也很重要,阿姐常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機會是甚麼? 機會稍縱即逝」。 人求事,事求人,都是一樣的道理。  當你擁有多項選擇權時,當然可以列出不同選項來做考慮;倘若只有一項選擇權,而且已在職海中尋覓一段時日,那不彷先接下這份工作,說不定這份工作就有賞識自己的伯樂。 刪去法還是排除法         工作沒有好壞,好壞的定義多由自己認定。  主要看你對工作求的是甚麼,求溫飽?求發展?求挑戰? 求成就感?求....    這是一個多元選擇題,毎一個選項帶來的取捨效應各不相同。                 有時我們會給自己許多的設限,也就是用了過多的刪去法,將自己不喜歡的項目排除,如不喜歡的工作性質、不願意去的工作地段、不能配合的工作時間,用自己的現況放進別人的選項中來評比,當然經過這樣的刪減後,其實所剩下的工作機會也就不多。         如果你遇到了一個機會任務,你會先用自己的立場,列出不可能達成這項目標的選項?  還是站在這個機會的角度,列出這個機會將帶給你的效益選項?    你是用不能達成的刪去法給自己充分的理由來失去這個機會,還是用排除法將可能的障礙排除來獲取這個機會? 先求有再求好         當你願意排除可能的障礙,這些障礙也包含心理的障礙,特別在你用了過多的刪去法時。 你應該相信毎一份願意提供給你的工作都是一個機會,同時也都是個好機會。         阿姐曾經聽一位同業友人提過,在不好的體制下是磨練,如果有能力改善體制,將為自己的工作資歷加上一筆成就;若無法改善,也算是鍛鍊心智的場所,希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讓公司與員工的影響達到最少。  我們能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專業,將職務上的錯誤減到最低。         倘若一味的等待好工作上門再起步,當別人已經在有工作中成長學習時,你卻仍在原地踏步等待好工作的開始,這樣的追求也只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