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

[職場人生] 工作轉換之藥

圖片
        職場工作的轉換對年輕人來說已是常態,舉凡工作內容不符興趣,與當初面談時的內容有差距,公司無前景,想找個有制度的公司,公司組織管理階層變動.... 皆可成為轉換工作的理由。         年輕人的優勢是青春無敵,年輕就是本錢,擁有時間紅利可以在初入職場時享有一段探索期,但每一場職場探索都要為自己留下可以記錄的回憶。 必須了解為何進入這些領域,是來自於自身的興趣專長還是原有的學歷背景;為何選擇離開,是因為公司的原因,還是自己個人的理想。  這些都必須清楚的知曉與可供檢視,否則只是白費了這些青春歲月。           職場老鳥的職場生涯也有三年之癢或七年之痛,職場的倦怠期多發生在工作了一段時日,卻無法有所作為時。 積極的工作者,通常會在同樣的工作做了三年之後,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尋求發展與思變。 有生活壓力與求溫飽穩定的工作者,思變與想變的時間會較長或不會發生;但是 這時的你發現升遷無望,你思圖求變卻時不我予,感慨機會留給了別人; 發覺人事全非,發現自己已默默的成為老鳥,然而前無古人後有來者,過去的功勞好像也隨時間漸漸螁色。 這時的你雖思變但又裹足不前,不敢踏出目前的舒適圈。         職場工作本就是從這一個坑到另一個坑,轉換工作就是由這個職場到另一個職場,去填補別人留下來的坑洞;每個職務都有工作中的可學習處與令自己不悅處,也會有因公司不同的規模制度與人為因素的有可為與不可為處。  倘若無法隨著不同職場的律動節奏改變,也只是由一個困境鑽入另一個漏洞裡,工作的理想與否可由得人也由不得人。 許多時候是自己給自己做了一個繭,越僵化工作定位與工作內容者,越會掉入與自己理想不合的漩渦。         阿姐有位職場友人說想離開現有的領域,但外面給的機會都與現職專業領域有關,也因此對於離開現職的動力與推力總是拉扯著,  他說確實提過辭呈,也給公司慰留了下來,但心中想走的念頭一直存在並未削減。  他說自己了解有一天,心中的自已會跟自己攤牌,那時就是清楚的決裂點。         阿姐看著這位已成家立業,有著家計負擔,年逾四十的職場友人,語重心長的請他還是以目前的專業,做為下一份工作的目標,至於轉換工作領域,必須要有計畫並開始學習與累積新領域的能力。否則自己的過去將不被採用,新的能力又沒有紀錄與戰功,自己只是以一張白紙示人,其實是

[職場人生] 管理你的工作夥伴

圖片
        許久未來找阿姐的年輕人來了,阿姐記得高中的英文老師說過的一句話「No News is Good News」。  想必經過一年的歷練,已非職場新鮮人的年輕人,當可以面對職場的種種工作狀況。         但是今天的年輕人心情有點暴躁,他埋怨著公司總是任用沒有相關經驗的新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應該帶新人,而那程度較差的新人,三番兩次的"惹他生氣",今天又更讓他覺得厭煩。  阿姐請年輕人將今天讓他厭煩的事件,說來聽聽。 厭煩的工作夥伴         年輕人說:今天我對著一項專案說著內容有錯時,那位新人很緊張的跑來問,但是又不關他的事,他為啥每件事情都要問我?  更扯的是這根本不關他的事。         年輕人說:還有我今天中午休息時,將目前的進度Update在工作群組,但這是今天早上才開始做的,根本還沒有一個段落,他就擅自將我Update的進度去跟主管報告,然後來跟我說這說那的。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好幾次了,他總是沒跟我講,就自己將我的東西拿去交件。         年輕人繼續說:公司愛用沒經驗的新人,又沒有人帶。 沒有工作經驗又程度較差,我跟他講了好幾次都沒辦法聽得懂,我只有幫他修訂,但是文字與格式的錯誤,我還可以幫忙改,但是工作的基本能力,我就幫不了他了。 但是因為這樣又要跟這種人合作,讓我的工作很不順暢。 管理你的工作夥伴         阿姐聽完後想著,這就是典型的職場生態,無關職場新人與舊人。  即便是已有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只要是換公司就是這個職場的新人,必須要了解與學習的不只是這個領域與職場的專業,也須讓自己融入不同的公司文化,配合公司制度,跟不同的人溝通共處。         毎個人的過往背景不同,學習與認知程度各異,我們不能要求他人清楚你的工作內容與需求,但是我們可以藉由相互的互動模式,來管理他人與你的互動模式,找到一個你們相互間的最佳磨合點。          阿姐問年輕人:如果你與那位同事的互動,能讓他了解你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習慣與方式,會不會順一些?   如果你能夠教導別的工作領域的他人,你是不是對於另一個工作的內容也多一份了解與能力?  如果你可以藉由管理他人,達到與跨部門共事者的工作流程順暢,你是不是也在管理一個專案,在學習管理了?         阿姐說: 這是

[職場人生] 離職為哪樁?

圖片
        有位職場友人說自己在工作上已少了工作的動力與熱情,因此到外面尋找其他的工作機會。  當提出離職時,免不了必須經歷主管們的關切與詢問,對於如何面對與好好的說自己的離職原因,有些苦惱。  說得太白了好似曾經栽培過自己的公司,未能善待自己;說得太假了又好似不夠真誠。         「我要離職了」          離職原因通常不只一樁,決定離職的關鍵時刻也不見得是主要離職原因造成。   常在招募員工時聽到應徵者說著,要提辭呈了,此時要開始面對許多職場人情關,苦惱著不知如何面對與對應,才不會對這些曾經在這個場域幫助過自己的職場貴人們,有所交代。         「我要離婚了」           離婚的原因也不會單純的只為一樁,決定離婚的關鍵時刻只是冰山的一角,不會只有單一原因。 通常回應他人的說法,不外乎個性不和兩造協議分手,或是有他人介入,決定結束這段姻緣。  真正的原因,有時候不大會真的拿出來解釋與說明。          既然每一段職場的姻緣可說是每一段職場婚約,當緣份散盡,要如何好聚好散,說個得宜的離職原因也是必須的。          資深工作者,碰到的狀況不外乎升遷無望,學習停滯;若這個工作場域無法提供新的學習與晉升,外面的機會自然會讓自己動心。  此時的離職原因,若以晉升當理由,而公司也無升遷機會提供,有時反成了一翻兩瞪眼的局面,因此切忌用加薪加爵來當做離職原因。  若公司有意慰留,自會提出不同的禮遇條件祭出。  因此離職原因可以用希望給自己不同的挑戰,學習新的領域,當做好的離職原因。          年資尚淺的工作者,若沒有特殊的原因,每一個工作最好能做滿一年以上,也最好每一段工作都有可彰顯的成功事蹟,可載述於履歷表中,否則只是讓人以為是個不穩定的工作者。          提出辭呈時的離職原因說法必須前後一致,以免讓人誤以為自己對公司有所不滿。 因此必須先想好說法與好的說辭,然後就用這個一致性的說辭,面對所有詢問你離職原因的人。 不要針對自己在現職的不佳狀況說明,而多採用為何讓你想出走的外在機會說法。  可以是接受新的挑戰,可以是轉換學習場域,也可以拿家庭因素當擋箭牌,但切忌不要有任何埋怨公司的說辭。         至於在求職時要不要如實托出? 同樣的,有些較負面的實情,盡量不要如盤供出,

[職場人生] 我想回鍋,還回得去嗎?

圖片
      「離開了前東家,想回鍋回得去嗎?」             離職是一項跟這個職場道別的儀式,道別是一種跟過去說再見的表徵。 許多人離開了原來的公司,經過幾番職場征戰後,免不了會將現在的自己跟過去做比較,若能有所突破與成就,離職算是一項明智的道別決定;若沒有比過去好,難免會想起前公司的好,離職似乎成了當時的一時意氣之舉。         阿姐之前寫過幾篇離職前所需呈現的態度,除了要能好聚好散,做好工作交接,不在離職前說自己與他人恩怨,留下一個漂亮的身影。   但離職員工對公司而言,都是對公司的一種棄捨行為,倘若離職前與同事或主管有過爭執,更難免會被認為與這些糾紛與爭執有關。   也因此阿姐會請離職同事,不要說三道四,給他人生路,也給自己活路,因為職場沒有永遠的敵人,拿不準哪一天曾經與你針鋒相對的人,也可能是你的職場貴人。         有人問阿姐:回鍋行不行?                   阿姐想問:當你有了回鍋的起心動念,現在想回鍋的你,有沒有比過去你,                             多 了跟過去不同的能力 ?                              有了可被老東家所用的新價值?                              長了這個行業的知識與眼界 ?          有人跟阿姐說:我已不同過往,我對過去的無知與曾犯的錯誤感到懊悔?                                       我已不同以往,我會用全新的自己與過去的同事互動。              阿姐要說:你的這些全新體認與決心,只有你自己知曉。                                你有感於過去的匹夫之勇或意氣之舉,思圖改進也有所領悟,                               但你過去的這些職場烙印,也已深烙在前東家的職場印象中。   忘了留下漂亮的身影           資深員工以及與公司共同打拼的草創期員工,在公司久了免不了會生出老大心態,也難免會用倚老賣老的心情與同事互動。 一旦

交流創造機會 分享創造價值

圖片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施比受有福,但卻鮮少去感受到當付出與分享時,其實已經在進行另一種價值創造,而這種價值的創造,不一定是在受者那端,也會是在施者這端。         上週末阿姐有幸參與一個學習團隊課程,看到學員們的認真學習,與老師們為課程準備的投入與付出,阿姐看到的不只是一場學習課程,而是一群有著使命感的業界先進們,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與師資群的課程規劃,帶領與陪伴著一群即將在職場發光發亮的人資種子們,經由傳道、授業、解惑後,再提供一段時間的導師時間陪伴,讓學員在課程後,還可以有導師諮詢解惑,讓學習的影響力持續加溫擴散。         這樣的群體教導典範是很難得的,也因為講師們的身教與付出,讓學員們也同步感染到這份真心全意,因此學員們課後自動自發的共組社群,持續將這樣的良性互動,將上課中以個案方式共同討論與協力完成的團隊精神,延伸到各自的職場,形成了一個有支援有支持有鼓勵有溫暖的支持體系社群。          課後聽到策劃此課程的老師說著,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課程,師資群們全程的課程參予,在互相學習互相較勁的競合模式下,共同完成與帶領教學,他們說他們也在進行相互學習。  阿姐過去曾寫過分享是學習的進階版,最好的學習印證是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經由自己的學習體認與實際應用後,再來教導他人。  快速的學習,是將講師精闢的教學內容中,擷取可使用的部分當下運用,否則待日子久遠,所學的也將淡忘而被遺忘。          現代人的學習管道十分多元,知識的取得也非常簡易與快速,但也就因為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合適與合宜的,便需有思辨的能力。 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同儕團體學習後的社群好處,就是可以有相互砥礪與提醒的功能,讓學而思,思而不殆。 如此才能將所學真正付諸於行動,而行動也有導師諮詢,有同儕打氣鼓舞,讓自己勇敢去做對的事,成為想成為的自己。         交流創造機會,分享創造價值。   我們永遠不要吝於分享,因為在知識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只有永遠不斷湧進的新知識與新技能,知識技能的獲得只有取得的早晚與先後。  我們若仍執著於保留一手或留下獨門絕活,就猶如被鎖在抽屜與硬碟內的獨家秘辛,若沒有拿出來分享,也終成為流落在角落的廢棄家俱與一份被遺忘的檔案。          分享創造價值

[職場人生] 原來我的推力來自你! 謝謝你 ~ 壞老闆!

圖片
        有位要離開現職的職場友人告訴阿姐,他決定要離職了,雖然很喜歡目前的公司與工作環境,對於工作內容也已駕輕就熟,若不是跨部門主管的難以忍受,其實沒有大不了的離職動機,但是還是要謝謝那位他口中的跨部門壞主管給的推力,讓他對於外面獵人頭公司的職務邀約,開始上了心。 也因為這個推力,讓自己決定離開目前的舒適圈,找到一份不同領域並具挑戰性的工作。         這位職場友人說起那位跨部門主管所加諸於他的種種不合理工作要求,仍是義憤填膺。 阿姐想著這是一位非因為與直屬主管不合離職的員工,離職主因來自於工作上有相關的跨部門主管,由於彼此互動關係的嫌隙造成的離職動機。  他說他的主管很罩他,但卻擋不住其他主管給予的不合理對待;他說他有自己的原則,該做的公事還是會做,對於工作上踩到他的地雷與違背他的做事原則的同事,會公事公辦不會主動多做以及與其互動。         現在的職場工作生態,跨部門的合作已是必然,因此常會接到非直屬主管來的指令與交辦事項。  每個人對於跨部門主管所交辦的工作,難免會有因為交情與職務上的親疏遠近,產生自我判別的處理優先順序;交情好的可以馬上辦優先辦理,交情差的公事公辦。 也往往因為如此,遇到自認為交情差的,為對方辦事好似施予對方恩惠,一旦對方加以催促或少了禮數,這種情況下的壞同事與壞主管就出現了。         工作中有許多的推力與動力,仔細想來多來自於人與人互動間的尊重,尤其在跨部門的互動與共事中,由於沒有直接的主從關係,大家互相多一些禮遇與尊重,讓共事的動力多於往外的推力,讓工作的和諧度跨越職級與職掌,大家的目標一致,共同為公司的目標與方向努力,而不再劃地自限。         跨領域部門的灰色地帶比比皆是,有的人跨領域過了頭,忘了關照到跨部門人員共事合作的感受;有的人領域觀念強烈,而忘了大家其實都是在做同樣的事 ~ 達成公司所交辦的任務。    這位頗有個性帶有領域觀念的職場友人,認為自己在工作中,不受跨部門主管的尊重,決定離開目前的舒適圈,尋找另一個職涯生機。         職場中的去留沒有絕對的好壞,如果能夠因為不同的推力,發現目前的狀態,也屬好事一樁。  只是職場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隨時與人為善,還是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