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6的文章

[職場人生] 找到讓你安身立命的職涯錨定

圖片
(by Dr. E. Schein)         在招募員工或與職場友人閒聊時,常常看到一些職場人,不是在工作中頻繁的轉換,或是在轉換工作中難以下抉擇。 上個周末的充電課程,認識了職涯錨定(Career Anchors)的工具,這是一項可以用來檢測內在職場渴望的一種測評工具。          當我們能夠了解並傾聽自己內在的職涯渴望與價值觀,同時與目前現在的職涯狀態比對時,有些讓你不明所以的內在不快樂因子就彰顯出來。 了解自己的內在職涯追求與渴望,並不代表著要馬上轉換工作去追求你的渴望,而是要你從了解自己的職涯渴望後,能對職涯的下一步有所規劃,或在現況的落差上找到獲得紓解的出口,如此可以縮小心理上的不安逸與不安定感;能夠找到安身立命的職涯歸屬,或安然接受不可逆現況並找到生命的另一個出口。         學術理論的研究與說法,皆由實務的探討中而來,因此我們不需咬文嚼字於探討理論的論調,但是我們可以參考這些學術理論中學者們經由長時間的採樣研究與探討,整理出的一套理論與方法,來協助我們運用於職場或生活中。     (by Dr. 呂亮震, 擺渡系統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長)         感謝分享者授權阿姐於碎唸文中,摘錄這八種中文翻譯過的職涯錨定圖,雖然無法馬上做出職涯錨定檢測,但是我們可以藉由這八種分類,思考自己在職涯上的方向。                 經過了四十多年的研究之後, E. Schein 教授整理出八種職涯角色錨定,分別是追求專業成長與認同的 「 專家達人 」 、熱中掌控權力的 「 專業經理人 」 、崇尚自由的 「 自主工作者 」 、按部就班的 「 安穩可靠者 」 、具有創新布局精神的 「 創造者 」 、行俠仗義的 「 俠客 」 、不安於現狀的 「 挑戰者 」 以及致力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的 「 樂活族 」。   每個人對這八個職涯角色錨定都有不同的權重,我們可以透過了解每個人在這八個職涯角色錨定的權重,得知其與目前所擔任的外在工作角色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多大,也可以透過瞭解人們心中最在乎與最不在乎的職涯角色,進行未來職涯發展路徑的設計。     (本段摘自   呂亮震 (2015,8月23日)  〈策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後一哩路 - 從「人才盤點 Talent Review」到「人才探堪

[職場人生] 當機會來時,你還在選擇舒適圈嗎?

圖片
        資深員工最怕的是到了職涯天花板,此時怕自己還在原地踏步,卻也怕自己被賦予重任。 阿姐常見此兩種情節糾葛者,有的人說自己正處於養兒育女期,怕加重了的工作會影響與家庭的互動;有的人說自己尚未準備好,怕砸了上意或貴人給的美意;有的人說自己不適任或不想往管理職發展而婉拒,或是希望工作與生活平衡來給自己一個完美的理由,其實仔細想想可能還是個給自己賴在舒適圈的藉口。         當機會來時,你的反應是如何,是惶恐,是欣喜,是擔憂自己力猶未怠,是打鐵趁熱趕緊爭取並補足己所不能。  當機會失去時,你的反應又是如何,是失落,是寒心,是後悔沒能在當下把握機會爭取, 還是埋怨你的能力沒被重視與發掘。         阿姐看著許多瀕臨職涯天花板就差半點機會的資深職場人,每每在機會來時裹足不前,當機會由自己手中出讓後,對於接手人又頗多批評,看著較自己能力不足的人逐步上手而心生悔意;有的開始帶著老大心態難以駕馭,有的產生不如歸去之感,若又已年屆中年,此時就真成了不知所歸。         職場生涯原就分為不同階段,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鮮人膽識期,有自信日生漸入佳境的職場學習期,有循序漸進至能帶領後進的職場穩定發達期。 這期間偶有魚躍龍門的機會,你是先試著飛躍看看,還是怕自己會遍體麟傷的選擇下次再跳;偶有颳風下雨時,沒人為你遮風避雨時,你是撐著等天晴,還是選擇逃避到另一個池塘。         職場中的機會與貴人不會常在,機會來時只能奮力一搏,因為下一個機會在哪裡,沒人料得到,更不會恰巧在你自認準備好了的時機才出現;當機會來敲門時,若不去嘗試,便是少給自己一次機會。貴人來時要緊緊抓住,因為職場上能幫助你的貴人其實不多,但詆毀你的人比比皆是。         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當機會來臨時,你還選擇窩在舒適圈嗎? 在這個新年度的開始,阿姐真想踢踢那些懶得動的老屁股們,當你年復一年的說著時不我予時,可曾想過自己推掉過了多少的機會,在舒適圈裡.....

[職場人生] 要到的東西! 是福是禍未知曉

圖片
        年輕人拿著兩個紅包袋高興的來拜年了,他說這是公司老闆給的開春紅包,問道是要拿來用掉還是將它供起來。 阿姐說,不妨再塞些錢進紅包裡湊個吉利數字,將它供起來吧!         年輕人繼續談著近來的工作狀況,說著最近處理的小雜事已逐漸上手,在某些工作事項上,因為主管大多交給他而成了小專家。  說著公司來了一位新進同仁,一到職就跟公司要求購置上萬的新設備,公司也不吝嗇的為其添購,說著自己的設備就沒那麼的好,言語中有著小小的吃味。         有些人必須在萬事俱備的狀況下,方能完成工作;有些人可以在拼拼湊湊的情況下,達成任務;更有些人能無中生有的,產出效能。  阿姐說,敢要也要到的東西,是福是禍尚未知曉。  因為當你被投資時,或當你有了要求也獲得了所求,相對的被賦予的期望與被寄望的表現也會增加,因此你不需看到別人擁有的比你多比你好而覺得吃味。 你應該珍惜現在的不那麼多不那麼好或自認的少缺,來磨練與成就自己朝完美邁進的能力,因為你可以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嘗試實現與達成,這些將都是你未來除錯的可貴經驗與能力。  如果對方能因為新採購的"器",而產出等值或更高的效能,那表示這部分的投資與花費是值得的。反之,將適得其反的成為日後算帳的加多一筆。         就像你去聽一場免費的講座,有收穫固然可喜,若沒新意,自己也不會因此過於苛求。 若是付費的聽講,一開始就會有所期望,也會要求有所收穫,因為你會不自覺得想獲得等值的回報,也因此會產生較高的期望與要求。          生活中少些比較與計較,不需艷羨別人擁有的較多或較好;要到的東西,是福是禍尚未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