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手札] 2018.06.13 洞見,2018人才發展新趨勢



        微學習大師Wally 蘇文華老師說,學習後的遺忘曲線在一天後僅存32%,雖經由重複學習若無法取回 (Retrieval) ,也枉費學習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學習後的記錄可能是阿姐重複學習的方式了。

ATD Innovation in Talent Development Award - 廖肇弘博士

        首先由資策會「DIGI+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主持人  廖肇弘博士,分享此計畫獲得 ATD Innovation in Talent Development Award的實務經驗。



   廖博士說這樣的一個模型也是可以運用在企業端

         
        未來的學習是以量取勝、以質取勝、以互動取勝;是內容為王、情境為后、互動為鑰,而人機介面的互動以及人工智慧學習,主體還是在人身上。

     
        學習的機制在於能賦能,能賦予學習者能力,讓學習者能夠更Smart的學習。 在於能智能,透過群眾智慧與人工智慧,達到創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學習  微行動  微支持  微成效   - 蘇文華

        微學習大師Wally對於微學習的推廣不遺餘力,更將微學習 bite-size learning 用傳神的中文「一口即食學習」來表達。


        微學習並不是將原有的課程切斷或切短,而微學習多用來做為課後複習之用,也應用在技術性與軟體操作類的訓練;微學習的主要核心是每一次只學習一種單一觀念,也因此好的教學設計,是微學習成功的關鍵。 雖然研究顯示人無法持續專注學習5~7分鐘,但微學習到底需多少長度並沒有標準答案。


        由於學習的遺忘曲線讓學習後僅存的部分約僅五分之一,而僅存的記憶也多是學習者選擇性的記憶。  因此需要學習平台的輔助,來協助取回學習記憶,也就需要微支持與微成效,這樣臨用即學的功能。


        最後Wally以訓練成效九宮格,來提醒與會學員們,訓練前的主管支持,訓練後的學員有沒有行為的改變才是訓練有沒有成效的重點。微學習就像一粒粒細沙,慢慢的聚沙成塔,自能發揮學習的功效。  在這樣一個注意力日漸淺薄的世代,學習也變的輕薄短小,微學習已成學習的主流。

微學習、微行動,Don't Just Learn; Do it! 


參考資料:

Digi+Talent 網路學院
Micro Learning - Learning Geek   -  JD Dillon的微學習平台
Wally的學習、分享與成長  - Wally的FB分享粉絲專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姐趴趴走】世界遺產潛力點 ~ Day 3 老七佳石板屋聚落 2023-01-11

[阿姐看電影] [救救菜英文English Vinglish] 女性自覺的自信與自愛

[阿姐趴趴走] 湖北恩施大峽谷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