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講手札] 2016.1.9 繼程法師禪講 - 六祖壇經的生活應用


在忙碌的工作周結束前,能聽到一場對自己頗有啟發與受用無窮的禪講是幸福的。
在一年的年度方初始時,能聽一場發人省思與可運用在生活中的禪講更是幸福的。

        宗教的智慧與哲理無關信仰,就跟古聖先賢的智慧般淵遠流傳,供後人景仰與取其精要運用於生活。  六祖壇經的智慧,在繼程法師用其一貫的聊天禪講說法中,由淺入深的帶入佛法哲理的精髓,每每讓我這佛法門外漢有入寶山之感。

        最近讀了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書中要我們用勇氣與自信務實的做自己;昨晚的六祖壇經禪講,了知六祖壇經戒定慧在生活中的應用,要我們用自信清淨心,以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當下智慧,定慧一心不生煩惱,做到常樂我淨的大自在快樂境。可見所有的說法最終都以能明心見性,用自信與勇氣務實做好自己為終極目標。

※※※※※※※※※※※※※※※※※※※※※※※※※

       繼程法師的禪講總是用輕鬆幽默的說法,將深奧的佛法哲理與生活結合, 也因此讓非佛教徒的阿姐,也能輕鬆聽懂與生活結合的禪講,今年再度恭聽  繼程法師今年的禪講 ─ 六祖壇經的生活應用。 茲將聽講內容整理摘錄,以供日後生活上的運用與提醒。

眾生皆有佛性,有覺就有佛心

        法師提到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說的是眾生都有佛性,有覺就有佛心。「 我知道」就是一種自覺,是對自己有適當的覺察,而此覺察貴在知道自己的缺點,才是最重要的覺察;而優點多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讚賞,若因此而去下這些優點的功夫,便失去了覺性。 也因此有了自覺後便有了「戒,這種自覺的能力,便可以說有了佛性與覺性。 一切法的本性為法性,一切眾生的本性為佛性,而佛性即覺悟。

        佛法為破我見,破自性見。六祖講的自性指的是眾生都有自己的本性,每個生命體的各自顯現也不同;自己的自性才是自己的佛性,別人的開悟並不代表你的開悟,雖本然心皆同,但個別的自性不同,因此是個人修行個人成佛,修行要回到自己本身,是無法依靠他人的。 也因為修行是依靠自己,也就可以很有希望的靠自己,因為修行回到自性。

修心修定  去除雜染

        六祖壇經講自性清淨,講戒定慧,就是要修心修定來去除雜染,去除外來的塵埃。 修行是為了不讓雜染繼續汙染我們的心。 清淨為本然性,就如同水的本性是無染的,水由上游流到下游,有許多東西附著後變得有染。 因此心本無性,會有雜染是加上了一些東西所致。

        禪宗說的"定",是心理上不被干擾的心;說的"慧"是能辨別,有分辨能力的智慧。 若在一片煙濛中,自己處於不舒服的狀態,就是無"定";在一片煙濛中,自己沒有感到不舒服,也無法應變,就是無"慧"。 定慧一體,定是慧的體,慧是定的用,要如如不動了了分明。 也不能常住,住久了會進入依戀,將染著於定,掉入惰性的懶性。

了了分行的自覺

        定是會隨境流轉的,淨是當下因緣的淨,是不被因緣的干擾的清楚覺照。定與慧是在因緣生與因緣滅中,因此自覺是很重要的基礎,要將心用到定慧不貳,覺察到當下的因緣,也就是做到定與慧同時運作,定慧一心。  當自己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時,於當下用最好的心情來欣賞,當下欣賞過了就放下,下一次要了了分明去欣賞,但不去比較,每一次都用當下滿心歡喜的心來欣賞,如此就不會產生煩惱。

        法師用了泡茶來作譬喻,就像泡茶一般,每一泡都在當下歡喜的欣賞品茗,喝完後就放下那歡喜的味道;再沖下一泡時,也是用歡喜的心情飲用,但是心中卻了了分明此泡與前一泡的差別,但如如不動不去比較,這就是有智慧做出判斷的了別為慧的功能。

常樂我淨大自在

        繼程法師用了些繞口令與幽默的說法來說"好"。 "好"是沒有標準的,標準在於每個人對於"好"的界定;沒有好、更好與最好的分別。 所以一切都是好的;沒有好,就沒有更好;沒有更好,就沒有最好; 沒有好,所以也沒有不好。   於是這樣的每一次滿心歡喜,每一次的了了分明,就不會心生煩惱。因為以自信清淨的心,當下清楚的知道,所見到的都是好的,也就有常樂我淨的大自在。

                                  ※※※※※※※※※※※※※※※※※※※※※※※※※

        聽講總會聽自己想聽的、喜歡聽的;能記住的也是當下自己的感知與認同點。 因此此聽講分享也僅能照顧到當下的自我自性,若有所差池以及無法周全,也請諸方大德見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姐趴趴走】世界遺產潛力點 ~ Day 3 老七佳石板屋聚落 2023-01-11

【讀書手記】主管使用說明書

【讀書手記】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 The Daily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