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生活隨筆] 再談HD(硬碟) 與 Switch(交換器)

圖片
當個 HD( 硬碟 )   還是 Switch( 交換器 ) 晨起找資料,在電腦 HD 中尋覓過往留存的檔案與資料,翻出了之前曾經寫過的這篇文章,又想起了前東家溫總說過的:人不要只做個 HD( 硬碟 ) ,而必須要是個 Switch( 交換器 ) 。 溫總說:人不要只做個 HD ( 硬碟 ) ,而需做個 Switch ( 交換器 ) ,套個科技的說法,人不要只是做個儲存的 Hard Disc 硬碟,充其量只能將容量由小變大,以科技產業來說就是由過去的 10G 到現在的雲端無限大,若有一天 HD Crash 了,裡面的東西一時間全部不見時,想來也不會影響到太大的層面,更何況有許多的資料僅是儲存並沒有被拿來取用。 人應該要當個 Switch 交換器,要互通有無,要像交換器一般的資源流通交換,當所有的資源全部被交換使用後,自己即使歸零也是沒有任何的損失。   阿姐想起了念 EMBA 時期,在學校跟老師學到的 RBV (Resource Base View) 資源基礎理論,過去知識的取得不像現今如此便捷,同時企業的資源有其不可取代性,反觀當今科技時代下的網路資源,知識的獲取已不是難事,反倒是如何管理巨量資訊,以及擷取有用的知識作為可用資源,而不是將資料海撈般的儲存在硬碟中。 資源若沒被利用便僅是庫存,便不足以成為資源;而不被利用的資源反倒成了一種浪費。 讓資訊流通而不是只儲存在自家的電腦硬碟中,讓硬碟容量變大,但資訊流存在 HD 也只能是將容量變大,卻無法達到資訊被充分使用與利用的效益化。         阿姐想著溫總的話,想著人本身只不過就是具載體,你要當個 HD 做個只是儲存的載體;還是要做個流通共享的交換器,一具可以流通資源,分享資源,更能是有過濾資訊功能的 Switch 交換器。 資訊來自於分享,分享創造價值,讓我們一起當個有價值的載體,創造出資源分享與共享的價值。

[生活隨筆] 愛在心路

圖片
NPO 工作者除了要有義工的熱忱與傻勁,若我們能知曉其背後的故事,其實都是令人動容與敬佩的。   今天有幸能夠聽到心路基金會董事長 Pony Hsu 馮碧華女士,談及她與腦性麻痺兒子之間的故事,以及她答應兒子完成的終身使命,促使她迄今仍服務於需要她的團體。         與 Pony 結識來自於偶然,剛巧 Pony 在友人處義務教導刮痧,也因此知曉 Pony 是心路基金會與第一社福的義務工作者,除了是初期創辦的一群有身心障礙兒的家長之一,也因為想幫助這些孩子與家長們,自學刮痧手法並專研手技,教導家長們透過刮痧保健舒壓。 再次與 Pony 相遇還是在友人處, Pony 又熱心的用特別設計過的撥筋棒幫我做肩頸舒壓;今天再度見面,近來一直伴隨著自己的坐骨神經痛點,竟然在幾分鐘的刮痧後,痛點奇妙的消失。   阿姐不是要吹噓 Pony 的刮痧妙技,而是敬佩 Pony 對於學習事務的專注與探究的精神,同時因著想要探究與推廣這中國老祖宗的遺留下來的好東西,還特別到故宮學習與擔任導覽志工,同時只要朋友邀約以及遇到識與不識朋友,總樂於無私分享與教授。         但是最讓我動容的是,那天 Pony 讓我們看了她那一百張投影片與兒子的故事,Pony與她患有腦性麻痺兒子的成長故事。  從出生的第一張到一歲多罹病後導致腦性麻痺,以及如何帶著他四處復健與到處遊歷,如何讓弟弟與腦性麻痺哥哥的共融與互動,直至最後如何圓滿兒子十九年 的人生。   Pony 說在兒子昏迷了一段時間後的某一天,她將已在心中決定多時的話告訴了兒子,Pony說她當時對兒子說:『如果你還不想離開,我們仍會如常的繼續照顧你;但是如果你累了想離開,媽媽 答應你 不會因為你不在而斷了我該做的事 。』  於是就在Pony說完這段話,下樓去買便當的半個小時,兒子便安然的離開人世。    Pony 的從小愛到大愛的發願,非當事人實無法理會那失子之痛以及那常年照顧身心障礙兒的艱辛。  但是我看到的是總是堆滿著笑容,像陽光一樣帶給人健康的燦爛 Pony ; 那隨時準備付出愛心,用著輕鬆...

[學習手札] 讓不一樣創造不一樣:多樣化與包容管理

圖片
  已經有一陣子沒有充電的自己,見著了人資協會由 Mitch Chu 朱敏杰老師開講的這個主題,也忍不住想了解一下在現下這個多元化與變化的環境下, D&I (Diversity & Inclusion) 可以做些甚麼。 Mitch 在課堂上將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現況、新的勞動力、對於新世代的作法,要如何去創造不一樣的價值,並針對已步入職場的新興 Y 世代,做了一番精闢解析與討論。 目前我們面對的現況轉變,有勞動力、組織文化、客戶與市場等等。 也因為這些轉變,我們便不能跟過去一樣僅專注於主流族群或團體,也必須關照到所謂的不同族群與另類團體的不同需求。 在多樣化的元素中,不只存在於一般我們所看得到的多樣化,例如年齡、性別、性向、種族、體能、族群這主要六大多樣化元素;也蘊含著許多隱藏性看不到的元素,如教育、工作經歷、工作職級、地域性、經濟、本地與外來者等等諸多因素。 因此 D&I 所謂的多樣與包容管理,在企業的實施中便需擁有包容的工作環境,這也是目前企業吸引人才的另一個利基與誘因。 在世代交替中,現今職場已經擁有四個不同世代的勞動力在職場上演,有銀髮族世代、嬰兒潮世代、 X 世代以及 Y 世代;如何讓這些不同世代的族群共事共融,已是職場管理的新課題;如何與已經進入職場,並將成為下一個主流族群的 Y 世代相處,並且接受新世代不同的價值觀;在現今醫療發達人口壽命增長,對於即將進入熟齡或高齡的另一個眾多職場勞動力的嬰兒潮族群,我們要如何善用他們過往的經驗,並擷取保存他們擁有的知識價值,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議題。 課堂上幾個案例討論,讓學員們對於不同世代在工作的意義與價值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不同世代族群,對於事情處理認知的差異,會因不同看法與切入點,在處理事情的方式或看法上導致意見紛歧。 如何化解這些認知差異,只有用更多的溝通與同理心,去接受不一樣的行為表現與作法及風格。 每個人的提問與作事情的方式,一定會有一個好的 ” 動機 ” ,我們若能儘量從 ” 目的 ” 的角度去察覺,便可消除一些成見,轉為同理這些表象行為的外在行為表相。 Mitch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I am not different from you.  I am different like yo...

[職場人生] 攻擊目標,你準備好了嗎?(一)

圖片
     上週與過去曾經一起學習的成長團體夥伴們餐敘,有即將步入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洋溢著幸福笑容的準新娘們,有即將為尋著人生伴侶喜悅的單身夥伴,有欲思轉職的夥伴,有已漸淡出職場另闢疆場的前輩,看到大家都有自己的另一個方向與目標,其實是開心與高興的,尤其是對於甫淡出職場另闢疆場的前輩說的一句話,頗為受用。 他說,即使退休也要像工作一樣,有一個攻擊目標,要像工作一樣有目標的前進。 這讓阿姐想起過去在一段工作與工作間的空窗時期,有一天大貓哭著跟阿姐說,她看到我的不快樂,但不知道要如何為麻米分憂解勞。   當時的我心中一震,小小年紀的貓兒已感受到我失業的不快樂,那當時家中的氣氛想必是低迷的。 阿姐回想起來,一方面是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面臨失業,一方面是沒有為自己安排妥善的目標與計畫,以致心慌慌而意惶惶,還讓此種不安定的氛圍影響了家庭生活 。 雖然現代人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的一句話。   但是沒有規劃與計畫,反會叫自己亂了方寸,在沒有明確任務前,若能擬訂與安排自己的學習計畫,給自己一些目標,會比漫無目標的遊蕩來得踏實些。   雖然說現今環境的變化,有時讓我們無法做好妥善準備,一旦指令下達便需趕鴨子上架,在打帶跑中邊走邊學,即令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設定一個攻擊目標與學習方向。 因此擬訂目標與學習計畫,是每一個階段不可欠缺的動作。 阿姐祝福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轉折,或即將展開另一個人生階段與目標的朋友們,能夠預先擬訂好攻擊目標與目標規劃,在可以準備的現下,與接受命運安排的未知當下。   如此你將會更篤定的面對每一個現下,同時可以從容的面對每一個未知的當下 ~~~   設定好每一個階段的攻擊目標,你準備好了嗎?

[阿姐育兒篇] 跟孩子做朋友,從出生開始!

圖片
           在阿姐那個屬於父母威權管理的年代,孩提時期只能唯父母命令是從。   到了阿姐當了媽,阿姐總習慣跟貓兒說理,即令是貓兒在小小娃時期也是。 母親見到了總說小孩子懂啥道理,用這麼多時間說這麼許多作啥。     但是阿姐仍依然故我的與貓兒說著道講著理,直到貓兒接受麻米的說法,願意去做麻米認為該做的事,與不做麻米認為不該有的行為。 記得貓兒小時候,帶著她們一起出門時,在計程車的後座,兩個小娃兒一路上不停的童言童語,放眼窗外所看到的一切光景皆是大哉問,阿姐從來沒有不回應與不理會的,兩個娃兒還會爭相恐後的發問,每每總叫計程車大哥忍不住回頭看看我們,常常有司機大哥說很少看到這樣的媽媽與孩子的互動,這便是我在貓兒出生以來與她們持續與堅持的互動。 阿姐認為既然接受有所謂的胎教,要與未出生的胎兒互動,那出生以後不是更該與其做更深入的互動。   既然認為胎兒在母體內便已知曉父母與其交談,那出生後的小娃兒想當然爾也可以了解父母與其互動的意向。   因此貓兒在咿咿呀呀學語前,在有能力用表情與肢體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時,阿姐便試著與她們說理,試著用徵詢代替指令,用「好不好? 要不要?」代替直接給予的動作。 在小小孩的眼中,父母像個巨人般壯大,大多數的父母會以直覺式的對待方式來處理與孩子的互動,尤其是在忙碌的生活步調下,更會少了一些等待回應的耐性與關懷。   若用這種方式與孩子互動 ,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漸漸失去與父母的互動與溝通的信心,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是得不到回應的。 即使是咿咿呀呀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小小娃,也會有自己的情緒喜樂,當父母願意多花一些心思,多一些對話的互動,其實他們是可以說理與懂理的,即使現在不懂,但當父母自己能夠習慣用徵詢與討論的態度與孩子互動,不論孩子是在哪一個年齡層,便會是一個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循環。 跟孩子做朋友,就從出生開始,你們將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後記: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大貓臨出國前夕,全家隆重盛裝在婚紗店拍了全家福紀念照。  晚餐與貓兒用餐時,大貓說起小學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說起當年麻米如何處理與當時她的感受,又給阿...

[職場人生] 全職媽媽行不行

圖片
             阿姐曾經在家當了七年之久的全職媽媽,直至貓兒上幼稚園後,才再步入職場尋覓職場第二春。    常有人問到底要不要辭掉工作或留職停薪,回家陪伴孩子?   離開職場有沒有年限問題,會不會與職場脫節了? 職場第二春如何尋?   阿姐必須很中肯也很鐵面的說,一旦離開職場決定當個全職媽媽,便表示你在這段時間會與職場脫節。   除非自己擁有不可取代的專業能力,擁有可以當 SOHO 族的功力,即令如此,也必須隨時補充專業技能的知識與資訊,或者保留擁有部分的兼職或接案工作。   同時很重要的是,要保持你職場人脈的暢通,因為你的職場第二春大多需要仰賴你的職場人脈,同時透過這些人脈來為你的職場第二春鋪路。 一旦決定離開職場,就要有真心陪伴孩子的決心,否則你是不會成為一個快樂的全職媽媽,相對的你也可能無法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因為你的怨懟與不甘,會在你與孩子的互動中不自覺的顯露出來,孩子也會感受到你的情緒或偶爾發作的負面情緒反應。   但選擇當個全職媽媽也不需太過於悲觀,因為這是一門值得永續經營且重要的志業。   至於要陪伴孩子多久才是較好的,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還是回到自己的意願。 如果你願意就此離開職場,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以及共享探索境地;如果你選擇一年的育嬰假,可以善用這段時間強化孩子與你的親密關係與安全感;如果你選擇三年或直到孩子可以送去幼兒園再回到職場,那這段二至三年的職場空窗期,必須持續維繫職場人脈,同時也要隨時關注你下一個想要投入的職場動態與所需能力培養。 如果選擇當個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便需找到值得信賴的褓姆或育兒園,所謂的信賴其實多半是來自於自己的心理建設,否則自己將會身心俱疲。 我們常聽到許多的職場媽媽說,上班就是休息,因為看養孩子是無時無刻不得閒的,我們將照顧的責任交給他人,然而教養孩子一直都是父母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因此職業婦女與孩子的互動要重質不重量,每天一定要給孩子一段屬於妳與孩子的親子時光,至於要做哪些活動都好,因為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是在父母身邊擁有的安全感。 特別要注意的是,陪伴是與孩子有所互動的陪伴,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