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手札] 2018.06.13 洞見,2018人才發展新趨勢
微學習大師Wally 蘇文華老師說,學習後的遺忘曲線在一天後僅存32%,雖經由重複學習若無法取回 (Retrieval) ,也枉費學習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學習後的記錄可能是阿姐重複學習的方式了。
ATD Innovation in Talent Development Award - 廖肇弘博士
首先由資策會「DIGI+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主持人 廖肇弘博士,分享此計畫獲得 ATD Innovation in Talent Development Award的實務經驗。
廖博士說這樣的一個模型也是可以運用在企業端
未來的學習是以量取勝、以質取勝、以互動取勝;是內容為王、情境為后、互動為鑰,而人機介面的互動以及人工智慧學習,主體還是在人身上。
學習的機制在於能賦能,能賦予學習者能力,讓學習者能夠更Smart的學習。 在於能智能,透過群眾智慧與人工智慧,達到創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學習 微行動 微支持 微成效 - 蘇文華
微學習大師Wally對於微學習的推廣不遺餘力,更將微學習 bite-size learning 用傳神的中文「一口即食學習」來表達。
微學習、微行動,Don't Just Learn; Do it!
參考資料:
Digi+Talent 網路學院
Micro Learning - Learning Geek - JD Dillon的微學習平台
Wally的學習、分享與成長 - Wally的FB分享粉絲專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