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趴趴走】貢寮馬偕行腳 ~ 慈仁宮、新社教會、田寮洋 2022.05.12
馬偕於1872年來台,隔年即翻越三貂嶺古道經雙溪、貢寮後入蘭,並於1884年於貢寮新社設立禮拜堂。 今年適逢馬偕來台宣教150周年,我們就跟著蘆葦老師來一趟貢寮馬偕行腳走一回~~
行進路線:貢寮車站 → 慈仁宮 → 山西祠 → 田寮洋濕地 → 德心宮 → 貢寮老街
貢寮古名「貢仔寮」,「貢仔」是台灣北部凱達格蘭平埔族「KONA」的漢譯,原意為捕捉野獸的陷阱,為了等候山獸在陷阱附近搭建的草寮,就稱「貢仔寮」。
(Photo by 蔡杰儒)
貢寮也是鐵道迷拍攝火車的熱點之一,攝影大師童鞋馬上補抓了一張火車進站的影像
果然有不同的火車行駛而過
雙溪
雙溪經貢寮呈180度角轉彎注入東海
路邊盛開的合歡
採蜜的紫斑蝶
唧唧叫的小小蟬
最近很夯的魚腥草開花
貢寮國小創校於民國前六年
六十年代最多曾有900多位學生,現僅有學生34人
右邊一株巨大的麵包樹,麵包樹是花蓮阿美族的族樹
可證明馬偕最遠走到花蓮,並帶回麵包樹種子來北部繁殖
雙溪美景
【慈仁宮】漢人與平埔族共建的媽祖廟
慈仁宮
為三貂社公廨所在地,捐獻為媽祖廟建地
有船戶、艚戶、三貂社眾番、三貂社屯丁等捐獻
是全台唯一漢人與平埔族合建的媽祖廟
廟內牌匾上書寫著「紳耆民番信士等敬立」
可做為漢番合建的考據
新社教會遺址,又稱「賓威廉教會」
廟後方的新社教會遺址,今已淹沒於荒煙漫草中
新社教會是馬偕為紀念賓威廉牧師 (William Chalmers Burns) 所建
賓威廉牧師是英國長老教會第一位海外宣教師
1847年遠赴中國宣教傳道,是點燃馬偕熱情的宣教士
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
寧願燒盡,不願銹盡
土地公廟舊址
【山西祠】潘姓家族祠堂
山西祠
是潘姓家族的祭祖祠堂
進入祠堂有「山西祠」的匾額
山西應是Sanasai 或 San-sai 音譯
三貂社 (St. Jago) ,在今雙溪、貢寮一帶
門口「巴賽祖師廟」,巴賽即凱達德蘭族
巴賽族為台灣平埔原住民,以新北金山、基隆、貢寮為主
屬凱達德蘭族支系
祠堂兩側有男女原住民的彩繪
在路邊澆花玩耍的男孩
旁邊民家正在曬魚腥草
【田寮洋】 友善耕地與候鳥的約會
田寮洋位於台灣東北角,是許多冬候鳥來台休憩的第一站,目前記錄已達三百多種鳥種。田寮洋濕地在冬天休耕的季節,吸引許多候鳥到來,田寮洋濕地在台灣鳥類生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當地農民的友善耕種,看顧了土地也維護了田寮洋的地景多樣性,友善產品品牌「信鳥到站」的田寮洋稻米「羽豐米」,取其雨豐、羽豐、稻米豐收。
田寮洋是台鐵宜蘭線途經處
可拍到順行與逆行的列車,搭配周邊溼地環境
也是鐵道攝影迷的拍攝景點之一
鐵道火車控與童心未泯的蘆葦老師
帶我們在田埂中享用貢寮便當
讓雙足在清澈的溝間水流做SPA
餐畢,享用了濕地美景
不留下也不帶走任何雲彩
只待腦海的記憶回放時
再度造訪這片美麗之地
我們沿著秧苗漸長的田邊路徑
看著火車在眼前駛過
田中的高蹺鴴
今天的雲很有戲
在空中盤旋的黑鳶
一群黃頭鷺與白鷺鷥
一群低空飛過的猛禽
電線桿上的洋燕
地上覓食的大捲尾
【德心宮】 百年媽祖廟
德心宮
昔稱「下洲仔媽祖廟」,媽祖神像為乾隆年間由浦田湄洲天后宮分出
過去為宜蘭三貂地區水路交通要道
為淡蘭古道草嶺段重要休息站之一
有耆老傳說、有12年一次的向湄洲媽祖祖廟刈火特殊祭典
百年貢寮德心宮在此香火鼎盛
土地公廟
繽紛彩虹橋
店門深鎖 寂靜無人的老街
(Photo by 蔡杰儒)
童鞋說貢寮老街有很多貓可以拍
為了趕三點多的火車 阿姐就沒在老街逗留
就借用童鞋拍的貓咪療癒一番
(Photo by 蔡杰儒)
(Photo by 蔡杰儒)
(Photo by 蔡杰儒)
(Photo by 蔡杰儒)
一天的貢寮馬偕行腳,我們沿著雙溪,在蘆葦老師的講古與火車行駛中,緩緩步入馬偕來台的傳教、教育與行醫的時光隧道中。 在慈仁宮媽祖廟的漢原共融、山西祠的原民祖祠、華麗的德心宮,田寮洋鐵道火車相伴的田埂午餐,貢寮老街的寂靜古意,阿姐會再次造訪這個古樸又充滿魅力的美麗之境。
貢寮、火車、田寮洋
Life is Beautiful!
阿姐趴趴走粉絲專業 阿姐趴趴走粉絲專頁
留言
張貼留言